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
“2013兩會專題” 座談會會議紀要
為推動對國家發展和社會事務的深層思考和討論,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下稱“本中心”)每年初均於“兩會”召開前後,分別舉行專題內部座談,邀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區全國政協代表、社會友好和本中心成員出席,以互動交流,共商國是。本年度首次“兩會專題”座談會於2013年1月17日晚上在本中心會議室舉行,與會者發言踴躍,提出了不少具啓發性的意見和建議,主要內容整理摘錄如下。
一. 關於推進“一國兩制”實踐。
胡錦濤主席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有與會者就如何進一步推進“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有效實踐提出了建議。
(一) 深化“一國兩制”理論及《基本法》宣傳教育。
有與會者認為,《基本法》作為“一國兩制”實踐的基石,過去在澳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普法、識法方面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然而,從近年同樣實踐“一國兩制”的香港在國民教育、國家認同等問題引起的社會爭議,以及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澳門政制發展諮詢所引發的社會討論中發現,港澳年青一代對“一國兩制”理論及《基本法》條文雖有認識,但對相關理論及條文的內涵、精髓及立法原意等,並未有深入、全面、準確的認識和理解,有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的教育宣傳工作。建議透過創新的宣傳模式,在原來普法的基礎上著重提升對上述文憲的深度理解,讓作為澳門未來推進“一國兩制”實踐重要力量的年青一代,對“一國兩制”及《基本法》有更全面而深入的認知,進而成為繼續宣傳普及的種子。此外,亦有與會者指出,香港現時的社會爭議跟年青人的“出路感”有關,雖然澳門目前經濟勢頭仍然良好,政府財政資源充裕,但建議各界吸取經驗,為澳門持續發展,以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共同思考,防微杜漸。
(2) 加強推廣“兩會”代表作用。
有與會者認為,現時澳門社會,尤其是年青一代對“兩會”代表工作情況的認知有所不足,建議加強“兩會”代表的產生、職責、工作情況等資訊的發佈,多作宣傳教育,提高年青一代對國家事務的認識和關注,加強澳門青少年對“兩會”代表所發揮的作用及工作情況的瞭解。
二. 關於提升國家軟實力。
我國近年著力提升國民人文素質,推動國家軟實力提高,十八大報告中更明確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多位與會者亦分別就國民素質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構建提出建議。
(1) 凝聚社會共識,構建核心價值觀。
有與會者指出,傳統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然而,現代文明及普世價值觀,對於文化強國建設亦十分重要。因此,有需要透過社會內部共同思考、互動討論、凝聚共識,構建以傳統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為核心,結合現代文明的價值理念,以作為我國向內、向外宣揚的“中國精神”。
(2) 提升人文素質,加強文化傳播。
有與會者認為,價值理念宣揚、文化素養提高,有助居民人文素質的提升,推動國家軟實力提高。而目前內地文化和價值理念傳導方式,較多側重於生硬的、口號式的傳統宣傳模式,居民不易接受。建議有關部門及地方政府,轉變宣導模式,讓居民更易於接收相關訊息。當中,新興網絡媒體應予善用。另有與會者建議考慮投放更多資源支持學校或民間機構等,由其從民間角度,以居民更易於接受的模式,推動相關宣導工作的開展。
(3) 完善學校治理制度,監督教育資源投放。
l 切實執行“依法治校”。有與會者指出,教育跟構建國家軟實力關係密不可分,教育部早前發出《全面推行依法治校綱要》通知,規定高等院校及中小學均須制定章程、依法治校,是體現十八大精神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重大舉措,讓人感受到教育部門對“以師生為本”方針的重視,有利於我國教育事業未來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然而,與會者認為,上述方針在全國範圍的落實執行過程中,仍存在落差,要有效落實“依法治校”,必須進一步加強學校管治中各個持份者的法治意識以及對“依法治校”理念的認知,確保“家長委員會”能分享治校權。此外,教育部門需切實履行監督權,確保“依法治校”得以落實。
l 監督資源投放到位。有與會者認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一環。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已提出教育投入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然而國家幅員遼闊,確保資源投放到位的監督仍有待加強。部份偏遠地區校舍、宿舍簡陋,基本教學設施不足,甚至出現學生自備桌椅上課的情況,相比於部份教育資源豐厚的地區,幹部公費開支大,教學大樓、辦公大樓建設豪華等,差距很大;更有部份省份高昂的“擇校費”問題屢禁不止,對學生求學擇校形成不公平現象。與會者建議教育部門加強監管,確保教育資源用得其所,並且建立標準,從嚴、從速落實評核機制,審視教育資源的投放及成果,真正解決貧困孩童接受教育的問題。
三. 關於推動澳門與內地進一步合作。
(1) 深化區域合作,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
澳門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被淘汰,就必須積極提升自身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適度多元,當中,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以擴大發展空間,優化自身條件,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與會者分別就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要加快發展的中醫藥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提出意見。
l 建設關於粵港澳先行先試中醫藥產業一體化的認證體系。有與會者指出,現時中醫藥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對澳門實現產業適度多元作用重大,但目前澳門中草藥及保健食品行業主要面臨幾個問題:一是粵港澳交流合作不足,未能整合三方優勢;二是澳門產品銷往內地、香港、台灣的註冊檢測標準不一,影響企業在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區發展以及研發的積極性;三是中醫藥的國際化標準有待確定。建議多地共同協定、共同深化中醫藥發展的相關指標、生物科研、註冊管理、臨床試驗和產業發展,設立綠色通道,簡化港澳台中醫藥產品進入內地的審批手續,並於橫琴成立“兩岸四地中醫藥合作中心”,逐步研究建立既符合國際認證、又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標準。
l 爭取澳門製作影片享受國產片待遇。有與會者提到,澳門推進文化創意產發展的進度未如理想,社會信心不足,目前能進入內地市場的澳門電影作品寥寥可數。而且,澳門已回歸祖國多年,但澳門影片進入內地仍被視為進口影片,待遇與國產片差異巨大,打擊製作意慾,大大增加投資者承受的風險,不利行業發展。建議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中央政府提供實質政策及配套措施支持,並給予澳門製作影片享有國產片的待遇,真正推動澳門電影行業發展。
(2) 發揮“葡語國家人民幣結算平臺”作用。
近年澳門經濟發展迅速,公共財政儲備日益豐厚,但投資回報率偏低,受制於人民銀行對人民幣的額度限制,特區政府未能進一步優化投資組合。隨著內地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未來進一步開放和擴大,預示著內地在資本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進入新的階段,有與會者建議進一步放寬澳門的人民幣額度,除有助優化澳門特區政府的投資組合結構、提升回報率,更能發揮自身的平臺作用和市場聯繫,結合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有關在澳門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方針,深化早前提出的“葡語國家人民幣結算平臺”等方面的工作,為國家資本市場開放作出貢獻。
(3) 完善通關便利及交通配套設施。
隨著區域融合、同城化發展日趨成熟,廣珠城軌開通、港珠澳大橋和粵澳跨境新通道建設如火如荼,未來澳門與內地在人流、物流來往將更加緊密,有與會者建議加快提升通關的便利化程度,優化橫琴、拱北口岸的硬體建設和人流管理安排;此外,建議完善內地軌道交通的售票系統、乘客管理、站台安全設施、餐飲服務、列車轉乘服務、站內通訊等軟硬體建設,以應付日漸龐大的客流。
(4) 研究兩地社會保障體系互通機制。
有與會者指出,區域融合下,澳門與內地人員流動機會大大提高,預計內地人員赴澳投資、就業以及澳門居民回內地養老情況愈趨普遍,建議兩地開展社會保障體系創新,研究養老帳戶、社會保障制度、醫療制度等的互通性及可攜性,將可有助推動兩地融合。
四. 關於規範社會信息管理。
(1) 完善網絡管理,遏犯罪保私穩。
有與會者指出,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互聯網和手機移動網絡成為新興的輿論空間。但互聯網信息真假難辨,近年網絡欺詐、造謠、洩露私隱、誹謗等時有發生,認同全國人大常委會2012年底通過的《關于加強網絡資訊保護的決定》,實施“後台實名制”,規範網絡秩序,依法打擊犯罪,塑造“負責任使用互聯網”的風氣。然而,近年網絡監督、網絡反腐亦成為社會監察政府的重要手段,建議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於理性討論,提出監督、批評意見、舉報犯罪等行為的群衆予以切實保護,甚至主動作出鼓勵,創造健康、開放的輿論空間及氛圍。倘出現濫用職權、報復等行為,必須堅決查處,以實際工作的成果,持之以恆地向社會展示決心,消除公眾對《決定》成為變相加強相關管制工具的疑慮,加強社會對政府的信任。
(2) 加強信息透明,主動疏導釋疑。
有與會者指出,民眾對國家政策、各地情況了解有限,新媒體、互聯網逐步成為主要的認知管道,因此也容易受到有心人的誤導及煽動。網絡資訊傳播不應堵截、也無法堵截。建議國家主動加強訊息透明和發佈,同時主動對社會疑慮和傳言進行疏導及解釋,以多種形式對國家政策以至敏感、具爭議性的社會事件,主動向青少年作全面、及時的解讀,以免影響國家對外形象,甚至影響社會、尤其港澳居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五. 其他關於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1) 加強食品安全監督。
有與會者關注到,現時內地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嚴重影響民眾對中國食品的信心,其中有幾個環節的問題尤其突出。該與會者指出,現時食品生產環節摻假嚴重,運輸及銷售環節監督體系不健全,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透明度不足,政府安全監管理念有待提升,而且食品安全監督權分散,多個部門多頭管理,權責不清。建議由源頭控制,嚴格監管生產環節對農藥和添加劑的銷售和使用,完善食品各個生產環節的流程監管體系,提升公眾對各項食品安全標準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並且設立食品安全管理局,統一職權管理。
(2) 推進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是中國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有與會者指出,上一輪大部制改革提出後,成效並不顯著,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也沒有顯著提高。建議加快推動大部制改革工作,調整整合部門間的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強向社會分權,減少出現職能重疊、權責不清、權力過於集中等情況;此外,大部制改革牽涉權力和利益的調整,希望政府拿出更大的改革勇氣和魄力,社會亦要給予支持共同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好,才能更有效推動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
六. 其他意見
除上述意見外,與會者還分別就澳門企業在內地投資的流程及管理辦法、人才就業、城鄉貧富差距、普法教育、漢語教育、人口政策、政治體制改革等多個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