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最新动态

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探索建立內地高頻往返港澳白名單制度

本文整理自 2024.03.09 南方日報GD TODAY

“粵港澳大灣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做好互聯互通。”2024年全國兩會正在召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接受GDToday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自己帶來了關於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往來機制的建議,也關注到橫琴封關後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希望能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港澳地區加速融入大灣區,粵港澳三地人員往來更加密切,如果能讓大家出行更加便利,也有助於相互交流、人才流通。”抱著這樣的想法,蕭志偉建議進一步優化內地人員往來港澳簽注政策,包括逐步擴大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的適用範圍、加強對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的指導和宣傳。蕭志偉還提出,可以探索建立內地高頻往返港澳白名單制度,審核確定一批內地高頻往返港澳的各方工作人員,參照港澳人才簽注制度有關規定,先在大灣區城市進行試點,經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依法審批,獲發有期限的簽注,在簽注有效期內多次往來港澳地區,並規定在港澳停留日數,以進一步簡化、優化往來港澳的簽注申辦手續。

隨著3月1日橫琴正式封關,澳琴一體化走上新台階。蕭志偉認為,橫琴封關為跨境電商等行業帶來發展機遇,而要落實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就必須加快拓展橫琴口岸的功能。他建議通過先試先行將肉類、海鮮及快遞等包括日常生活商品便捷進入橫琴,一線實現琴澳互通,設立進境指定口岸做到先有後優,強化口岸配套建設。同時,在橫琴成立跨境電商、生鮮凍品、快件等進出口綜合性查驗場所,明確合作區內及過境跨境電商貨物海關監督辦法,最大程度節省澳門跨境貿易貨物因繞道港珠澳大橋清關而增加的物流成本,有力促進澳門航空運輸業、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便於澳門企業就近清關,保證進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貨物的及時性、優先性。此外,橫琴口岸還可以參照其他保稅倉監管模式,透過電子資料轉換實現“一單兩報”,滿足向中國內地海關及澳門海關的雙向申報程式,最終實現“一體化申報”。

“此外,大灣區強化城市數字化治理,創新治理模式,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蕭志偉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對大灣區區域數字管理體系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履行制定政策、規劃、統籌、協調、監督、評估等職能,從體制上消除韌性安全城市建設“碎片化”問題,將經濟、環境及公共基礎建設放在大灣區數字系統中,並以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思維強化城市風險防禦機制需要。同時積極探索創新管理體制和社會治理模式,加快制定完善社會治理現代化急需的法律法規、研究大灣區公共部門可限度存取及利用資料的管理措施。

莫志偉促助澳中小企橫琴發展

本文整理自 2024.03.08 澳門日報A06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發策中心副會長莫志偉提案冀促進特區中小微企分享更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紅利。

莫志偉認為深合區政府應出台以大帶小發展政策措施,在政府採購、招標以及國企牽頭的供應鏈,以專項或計分制權重設計方式,增加澳門特區中小微企能進入深合區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機會。

為促進在橫琴的中小企發展,創造更多創業和就業機會,他建議設立官方或半官方的深合區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全力推進深合區中小企業政策研究、諮詢評估、管理培訓、融資服務、會議展覽、宣傳推廣、創新創業支持、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專精特新”培育服務等各項業務,以促進深合區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

同時,建議深合區政府聯同特區政府提供資源並與澳門行業商會組織合作,設立常設諮商交流平台,持續向澳門中小微企業介紹深合區營商環境和最新招商引資政策,收集企業回饋意見或建議及組織實地考察活動。

此外,為特區和深合區中小微企創造具規模的內需市場,建議通過放寬戶籍、進一步發展高教服務、更開放精準的高品質人力資本引進措施等多種形式,充實區內的常住人口內需規模。

陳明金促發揮港珠澳橋效益

本文整理自 2024.03.07 澳門日報A06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發策中心基金委員會主席陳明金就關於進一步發揮港珠澳大橋的效益,促進粵港澳聯動發展提案,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香港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澳門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珠海的相關主責部門共同執行,為推出進一步發揮港珠澳大橋效益的具體政策出謀劃策。

陳明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以港珠澳大橋為新元素,攜手推動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為“共建世界級休閒灣區”的目標作出貢獻。建議出台港珠澳大橋旅遊促進辦法,激勵企業或者機構發揮港珠澳大橋的特色優勢,共同開發“一程多站”的旅遊產品,為“共建世界級休閒灣區”的目標作出貢獻。

推動旅遊物流體育

二是以港珠澳大橋為新通道,加強港珠澳三地機場協作,促進三地物流、商貿聯動發展。應加強三地機場服務協作,加強優勢互補,以港珠澳大橋為新通道,實行“經珠港飛”、“ 經珠澳飛”、“ 經澳港飛”等三地機場聯動,發揮好粵港澳物流園等平台作用,攜手發展三地國際物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

三是以港珠澳大橋為新載體,創辦灣區海上國際馬拉松品牌,促進三地體育產業的聯動發展。馬拉松運動廣受大眾喜愛,香港、澳門、珠海等地每年有數場馬拉松比賽,建議以港珠澳大橋為賽道,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海上國際馬拉松的品牌,在每年十月二十三日的大橋正式開通紀念日舉辦,具有特殊意義,同時促進三地民心相通、社會融合,共同推動粵港澳三地體育產業的聯動發展。

陳明金促推琴澳AI產業培育

本文整理自 2024.03.09 澳門日報A10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發策中心基金委員會主席陳明金稱,當前應緊緊把握科技發展的新動向新趨勢,充分利用琴澳的地緣優勢、政策優勢,加快人才聚焦、產業聚集步伐,推進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在琴澳的培育和發展。

陳明金就“加快推進橫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提案,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將AI技術與產業應用緊密結合,推動AI在產業場景應用的突破。結合澳門“一加四”產業佈局與橫琴“四新”產業的聯動發展規劃,推動將人工智能(AI)技術與文旅、中醫藥、金融、跨境電商等產業應用落地,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將AI技術應用於澳門的旅遊、博彩和服務等消費行業,加速打造智慧旅遊、智慧服務,形成創新的“AI消費”模式。

二是完善橫琴人工智能產業鏈,營造產業園生態。建議由深合區政府牽頭,調整橫琴人工智能產業鏈的結構,設總產業鏈,增設細分行業領域分鏈等;加快橫琴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建設,促進產業集聚;加強橫琴超算中心算力,同時建議出台相應的算力資源補貼、減免政策支援企業智慧技術研發。

推琴澳產學研合作

三是加速推進琴澳產學研合作,打造優質發展環境。推進成立產學研合作平台。成立由政府、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共同參與的產學研平台,鼓勵高校和研究機構與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加快澳門的大學在橫琴獨立辦學步伐,更有針對性地培養AI產業所需人才;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對高校引進AI人才給予政策支持包括簽證便利、住房補貼等,設立特色人才培養項目和獎學金;鼓勵內地和琴澳高校與企業雙向聯動,為兩地合作項目給予政策支援,共同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

劉藝良倡發揮澳雙向橋樑作用

本文整理自 2024.03.08 澳門日報A04

今年是澳門回歸廿五周年,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澳門代表團全體會議上,有傳媒關注,提出澳門要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澳門在服務“國家所需”方面有哪些突出優勢?如何在服務“國家所需”的同時,更好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團長、發策中心副會長劉藝良回應表示,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而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澳門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回歸祖國後,澳門作為自由港、單獨關稅區,自行制訂貨幣金融政策,實施簡單低稅制,稅收優勢明顯,這些制度政策優勢對促進國際貿易、吸引外來投資提供廣闊空間和良好條件。

同時,澳門與葡語國家聯繫緊密,與歐盟國家、東南亞國家等聯繫廣泛,歸僑僑眷眾多,目前是一百二十多個國際組織的成員,與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穩定的經貿關係。並且中央賦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在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澳門的獨特作用。

社會各界齊獻力

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以“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更好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建議要牢牢立足國家賦予的定位,發揮好澳門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並且要抓住機遇,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內地在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方面進一步暢通,拓展澳門發展空間、提升澳門發展動力。亦要轉型提速,積極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社會各界要積極參與,貢獻力量。

何敬麟:灣區融合互促青年發展

本文整理自 2024.03.08 澳門日報A04

有媒體問及如何推動澳門青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及國家大局。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發策中心副會長何敬麟稱,大灣區內地九市和港澳之間雙向往來,港澳青年可融入大灣區內地九市發展,亦歡迎內地青年利用港澳平台,走向整個大灣區,甚至葡語系國家拓展業務。

何敬麟表示,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佈五周年,回顧大灣區規劃設立的初衷,就是為讓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讓大灣區九市更好與港澳融合。

在廣州設孵化器

他分享,在七、八年前聯同澳門不同工商界青年調研後,分別於一七及一九年,在廣州市兩個地區共設立三個孵化器,至今內地及港澳台已逾二百間企業參與其中,平台主要為他們提供商業服務,更方便了解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的營商環境。於二○二三年,在南沙成立一個團體,主要協助企業利用這個平台,走出國門,走向葡語系國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