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最新动态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特區防災減災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9.05 澳門日報 第A02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會議以“特區防災減災工作”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完善協調機制、加強防災教育、優化信息發佈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2018091001

完善協調機制 提升政府執行力

  有與會者認為,防災減災工作重在特區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以去年“天鴿”風災為例,風災後政府救災工作進展緩慢,部門協調效率偏低,部分地區長時間缺水缺電。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理順各部門之間的職能和權責,完善協調機制,提高自身執行力。有與會者表示,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需要區域間的協調,建議加強與鄰近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參考鄰近地區經驗完善防災減災的工作指引。
  有與會者表示,重大災害發生時,特區政府應主動組織社會各界和企業的力量,共同做好民防工作。建議特區政府統籌社企共同開展民防工作,通過建立互動交流平台,收集和發放災情信息,提升防災減災工作效率。

優化信息發佈機制 促進社企合作

  有與會者認為,災害發生時或會出現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言,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教育居民辨別信息的真偽性,引導居民從可靠的渠道獲取信息。去年“天鴿”風災期間,特區政府和民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一方面,政府未能及時發佈準確的信息;另一方面,民間流傳大量未經證實的消息,導致謠言“滿天飛”,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穩定。建議特區政府完善信息發佈機制,確保信息發佈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使居民能及時得知災情的準確信息,藉此杜絕一切不實的傳言。
  有與會者認為,居民選擇相信謠言是基於社會缺乏準確的官方信息,這突顯了特區政府及時發佈官方信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應通過優化信息發佈機制、增加信息發佈渠道,以有效遏止謠言的散佈。有與會者續指出,對於在災害發生期間發佈不實言論的人士,應就相關行為負上責任,引以為戒。

加強防災教育 提高民防意識

  有與會者指出,過去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自然災害的預防意識相對薄弱,發生重大災害時往往未能及時作出有效應對,釀成更嚴重的災害影響。建議特區政府對居民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宣導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鼓勵學校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加防災演習機會和次數,藉此提高廣大居民的民防意識,使防災減災逐漸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8091002
 

澳宜把握灣區變化促發展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7.02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深學者倡“雙轉型”推動多元經濟

澳宜把握灣區變化促發展

        發策大灣區座談會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以“把握灣區變化之機遇”為題發言。

        他指出,澳門要打灣區品牌,擴發展空間,建議設立大灣區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大灣區垃圾處理新能源公司、大灣區綠色金融投資基金、大灣區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台等,未來,可多與內地各省市就綠色金融上合作,由澳門起步探索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

        郭萬達表示,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前瞻看,大灣區將更加重視開放及港澳作用,實體經濟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亦相繼被重視。

20180710001

六大變化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際一流灣區的基礎條件,包括經濟高度發達、創新資源集聚、生活環境優質、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區域發展格局功能明確。同時,有六大變化的機遇,包括城市之變,即獨立城市向城市群、都市圈轉變,空間投資機會相應加強,還有經濟之變、創新之變、設施之變、空間之變、要素之變。

        他特別針對澳門提到澳門之變,指出要強化澳門的國家地位和功能,應做好“一中心、一平台”,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包括自由港、葡語國家資源。

20180710002

        同時,要積極推動澳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例如拓展外部發展空間、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吸引和利用專業人才和高端人才,並與澳門優勢資源“嫁接”,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也要為澳門青年創造更多創新創業機會,解決灣區內的國民待遇問題。

        澳門也要朝着“雙轉型”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包括推動澳門旅遊休閒產業高端發展,構建旅遊大數據平台,推動實現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打造會展品牌。發展特色金融也是要素之一,例如發展互聯網金融、資產管理、融資租賃等。

        此外,與灣區內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中醫藥產業的質量控制基地和交易平台。也要建立中葡文化交流平台和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興產業,利用獨立關稅區優勢,成立跨境電商企業。

梁司:找準灣區重點合作機遇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7.02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做好準備練好內功  搭上國家快車

梁司:找準灣區重點合作機遇

        澳門發策大灣區座談會上,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以“澳門視角”為題,分析粵港澳大灣區下澳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梁司長認為,大灣區城市各有特點和優勢,澳門需要根據各城市的特點,結合雙方優勢,找準澳門與各城市的合作重點。無論政府、企業、個人,都需做好充分準備,練好內功,裝備自身,提升競爭力。

20180706001

正確處理五關係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建立高層次協調機制與發揮各方積極性、保留各自制訂切合實際的規劃和政策措施的靈活性之間的關係;

        二是深入融合、實現共商共建共享與保持各自固有的優勢和特色、兼顧各方不同利益之間的關係;

        三是集中力量辦大事與精準發力、發揮各方獨特作用之間的關係;

        四是鼓勵創新驅動、開發新產業新業態與保持傳統產業的優勢和特色、推動傳統產業創新及提升之間的關係;

        五是重視大型企業和機構的引領和導向作用與兼顧中小企業、專業人士和青年人參與、為廣大居民參與大灣區建設提供機會創造平台之間的關係。

發揮所長增競爭

        澳門將根據灣區所需、澳門所長,在大灣區重點發揮好幾方面作用:

        一,發揮澳門精準聯繫功能,為大灣區構建對外交流的平台。發揮澳門歸僑僑眷資源優勢,特別利用澳門精準聯繫內地與葡語系、歐盟及東盟國家的優勢,助力大灣區“走出去,引進來”。

        二,發揮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優勢,與大灣區打造世界旅遊休閒目的地。發揮旅遊管理、教育和培訓資源及優勢,加強建設旅遊教育培訓基地,與大灣區城市加強旅遊職業教育合作,提升本區區域旅遊服務水平。

        三,加強中醫藥產業合作,與大灣區共同開拓中醫藥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市場。澳門將發揮與葡語國家及歐盟特殊關係的優勢,加強與大灣區中醫藥科研、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健康服務等方面合作。

        四,發揮澳門中西文化交往歷史悠久的優勢,與大灣區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加快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大灣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葡語國家文化交流和合作。

20180706002

完善法律提效率

        無論政府、企業、個人,需要做好充分準備,以迎接挑戰。政府要加快管理制度創新,完善法律法規,提升行政效率,推動智慧政府建設。公務員更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和思維;業界要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銳意開拓的思維,包括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開發新產品;社會各界都應把握時機,積極進取,不斷自我增值。特別是青年人,作為社會未來的棟樑和希望,更應具有創新的精神,要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生力軍的作用。

        此外,澳門要在過去與大灣區城市合作的基礎上,增強彼此了解,特別加強法律、管理制度和政策差異的了解,加強對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的了解。同時,要認真貫徹“開放”和“創新”的理念,努力發揮澳門的優勢,與灣區城市合作打造高端的開放和創新平台。

        澳門應緊緊把握機遇,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提升廣大居民福祉,特別是為專業人士、青年和中小企業提供發展空間和機遇,努力讓澳門廣大居民都可分享到大灣區發展的成果。

深層思考發展路

        另外,梁司長在會上亦憶述早前考察葡萄牙和巴西期間,指出當地政府和商界對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相當感興趣。由此可見,澳門的存在已不止本身的經濟價值,社會各界要深層次思考澳門往後的發展路向。他亦提到,面對內地各城市的人才爭奪戰,本澳要膽子夠大,思維開放,不能只蹉跎於小細節位,政府、業界以及培訓機構應多思考發展;否則慢半拍,本澳的競爭力就會落後。

20180706003

發策灣區座談研澳融入國家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7.02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三點思考澳自身優勢配合發展

發策灣區座談研澳融入國家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昨日舉辦“齊為澳門動腦筋,行動起來:把握灣區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座談會。發策會長蕭志偉認為,澳門在參與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過程中,有幾點值得思考關注:一是思考如何加快優化澳門治理機制,與時俱進融入大灣區發展;二是高度發揮澳門資金自由港優勢;三是要發揮優勢,並鞏固澳門自身支柱產業。

20180702001

        座談會昨日下午二時半假旅遊塔會展中心舉行,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社會各界人士約三百人出席。蕭志偉表示,澳門社會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形成一套有成效的治理機制,這種治理機制為澳門的高效率參與大灣區建設,以及未來應對各種挑戰,提供了經過時間歷練的“實戰經驗”。但必須正視的是,隨着社會多元訴求發酵,以及外圍快速發展所客觀形成的競爭,社會對政府施政的要求只會不斷提高。

20180702002

創新行政管理

        因此,在融入大灣區的過程中,政府要創新行政管理模式,漸進調整和革新不合時宜的制度安排,靈活應變制訂相關政策,實現科學施政。如以思維創新和法律創新,讓澳門居民享有的社會福利服務,能夠隨着居民的流動延續到大灣區,更好配合大灣區的發展需求等。

        蕭志偉表示,現時澳門政府財政穩健,稅收結構相對簡單,作為微型開放經濟體,營商環境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吸引力。澳門有條件以中葡商貿服務平台為契機,堅持金融開放與金融創新,利用特色金融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加強與灣區城市的金融合作,為大灣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同時,推動澳門發展成為葡語系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內地的理想通道。主要由兩個方面入手,探索在中葡商貿往來中,使用人民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的可能性,以及打造相關金融產品,吸引國際金融組織和金融機構以及國家大型基金落戶澳門。

發揮世旅優勢

        蕭志偉提到,澳門要充分發揮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優勢,把旅遊發展的業務管理、培訓能力與大灣區分享,打造澳門成為區域性旅遊職業教育培訓基地。除發揮“一中心”的優勢,自身更要加快“一中心”建設的步伐。

        現時,全球各地都關注中產消費市場,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內地中產的市場龐大,但目前內地中產來澳佔比不多。因此,澳門需要加快完善各種配套服務,尤其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關便利化、服務質素提升、旅遊產品的多元化等,才能拓展遊客市場,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邁進。

        未來,大灣區的發展強調各要素的流通。面對新時代來臨,澳門持續數世紀的對外經貿、文化交流的歷史證明,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實現互利共贏、持續發展。相信澳門在融入大灣區發展過程中,當中的“飛地模式”、“澳大模式”、“澳人澳企”的“澳稅模式”等,是值得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和探討的課題。

20180702003

2018“齊為澳門動腦筋 — 行動起來:把握灣區機遇 融入國家發展” 座談會周日舉行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6.27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為推動社會共同關心澳門的健康持續發展,凝聚社會智慧,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將於七月一日(星期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假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4樓舉辦本年度“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並將以“行動起來:把握灣區機遇 融入國家發展”作為座談會的討論主題,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參與,齊為澳門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20180628001

        據主辦單位介紹,為深入思考是次座談會主題,早前已專門舉辦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為題的時政沙龍,有與會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台能夠更好引領粵港澳三地合作發展,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做好充分準備,了解國家所需,發揮澳門所長,拓展區域合作發展新空間。

        本次座談會邀請了本澳及內地專家學者,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提供的機遇進行解讀和分享,以激發與會者對粵港澳大灣區作出全面思考。與此同時,座談會亦安排了“群言堂”部份,目前已有部份社會人士和社團代表應邀出席座談會,相信透過與會者的真知灼見和深度思考,定能為澳門特區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方向和路徑參考。

        “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為該中心的年度重點項目,希望透過一個互動討論平台,讓社會不同界別、領域的人士互動爭鳴,以集思廣益,凝聚社會智慧,推動社會共同關心澳門的未來,並為澳門的健康持續發展建言獻策。座談會將採取公開形式進行,如果市民想了解座談會的詳情,可於辦公時間致電該中心秘書處 (電話:28780124;電子郵箱:cpedm@macau.ctm.net)。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6.17 澳門日報 第B07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會議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加快本澳落實發展定位、善用區域內要素流動契機、增強本澳青年獲得感、提升社會競爭力水平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言獻策,並作為7月舉行本中心2018年“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的預熱活動。

促進各市強化協同發展  加快本澳落實發展定位

  有與會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均有自身“發展路徑”,與此同時,大灣區內涉及不同制度與跨越不同關稅區,為“九市二區”的共同發展、互聯互通增加不少難度,有待中央參與統籌協調、各方加強分工協作。對澳門而言,與會者建議應重視鞏固及優化原有產業優勢,加快落實自身發展定位,加快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精品城市,為旅客提供標準化的優質服務。
  有與會者表示,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應當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多項共同發展議題予以重視,建議構建粵港澳三地政府的常設溝通和協作機制。

正確聚焦人才流動契機  引專才惠民生促發展

  有與會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目標是實現區域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自由流動,當中,人才的自由流動尤其值得關注。有與會者認為,澳門應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做好基礎配套工作,按照實際需求,有管理、具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吸納人才﹑留住人才。
  有與會者指出,社會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人才的引進問題,建議應當重視思考如何吸納有助引領本地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同時有利協助培養本地人才提升水平的專才。只有實事求是的人才政策,才有助為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吸收新興技術與經驗,為澳門居民營造更好的個人和事業發展環境,為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更多力量。

深化解決國民待遇問題  提高本澳青年獲得感

  有與會者反映,長期以來,澳門居民難以在內地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對“融入”的意願和印象。以購買高鐵車票為例,“排隊取票”﹑“排隊購票”問題困擾澳門居民多年,雖然近年情況有所改善,但便利程度仍有提升空間。
  有與會者認為,在當前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展中存在不少細節性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前提下,沒有足夠的誘因令本地更多青年人主動離開本地相對安逸的競爭環境、積極投身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建議特區政府重視有關問題,通過提高青年獲得感鼓勵他們走出舒適圈,拓展新發展空間,實現新作為。

提升自身競爭力水平  緊握灣區重大發展機遇

  有與會者認為,在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下,本地居民應牢牢把握這份重大的歷史機遇,主動調整心態,努力裝備自己,不斷提升個人競爭力,積極投身到大灣區建設中探索更廣闊的發展可能性。
  有與會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台能夠更好引領粵港澳三地合作發展,期待相關規劃儘快出台。在規劃出台前,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做好充分準備,了解大灣區所需,發揮澳門所長,拓展區域合作發展新空間。
2018060401201806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