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會員動態

蕭志偉:共商共建共管共享 激發粵澳合作潛力

本文整理自 2021.09.19 羊城晚報

近日,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橫琴方案”所提出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是跨境運營的新機制,是不同制度框架下開展深度合作的最優選擇,將最大限度激發粵澳雙方的合作動力和潛力。

創新機制︰粵澳深度合作最優選擇

蕭志偉認為,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重點在於把握好關鍵詞“深度”,對此,方案中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包括粵澳兩地規則機制的深度銜接、對接,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聯動,收益的深度共用、共享,文化的深度認同、融合,民生的深度協同、共治,風險的深度聯防、聯控等各個方面。

“最大的突破點在於首創了‘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制機制’,這是一個跨境運營的新機制。從方案的指導思想、合作區目標、管理執行機構設置等內容看,澳門方面將主要在經濟運行方面起到主導作用,廣東省則主要承擔社會管理等政府職能,可以說這是一次重大的制度探索,在管理機制和體制上,都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豐富,是不同制度框架下開展深度合作的最優選擇。”蕭志偉說。

“橫琴方案”提及,支持粵澳雙方探索建立合作區收益共享機制,2024年前投資收益全部留給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支配,用於合作區開發建設。“這樣的機制安排,將最大限度激發粵澳雙方的合作動力和潛力,推動合作區建設發展進入‘快車道’。”

20210927001

四大產業︰策應“經濟適度多元”

“橫琴方案”提出,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發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發展現代金融產業。蕭志偉指出,澳門目前的產業結構單一,經濟高度依賴外部遊客,極易受到外部形勢衝擊,合作區佈局上述四大產業,與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

他介紹,澳門具有科研基礎能力優勢,發展高附加值的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業,可以很好地與廣東省的先進製造能力形成互補,牽引大灣區高端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同時,由於“原產地原則”,澳門擁有自由港低關稅的優勢,可以為製造業產品開拓新的市場。

在中醫藥產業方面,澳門擁有我國第一個中醫藥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多年建設,已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中藥品質創新研究基地,擁有研發中醫藥的能力。澳門擁有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以及認同中醫藥的文化氛圍,“發展澳門中醫藥產業,除了能夠帶動澳門經濟發展,更能將中醫藥推向世界”。

在文旅會展商貿產業方面,澳門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但旅遊業主要以購物消費和美食品嘗為主,業態單一,旅遊線路較短,難以留住遊客。“因此,豐富旅遊業態,創新旅遊模式,是提升旅遊業發展以繼續拉動澳門經濟的重點。依託合作區,澳門就擁有了更大的空間,加上高度開放的產業政策支持,可以創造多樣化的旅遊項目,包括醫療旅遊、會展旅遊、健康旅遊、海島旅遊等新業態,延長旅遊鏈條,增加旅遊業的黏性。”

至於發展現代金融業,蕭志偉分析,這正是澳門的一個重要機會窗口。合作區建設將促進粵澳兩地金融機構的合作與互聯互通,不斷創新面向國際的人民幣金融產品,這將充分發揮澳門精準聯繫內地與國際市場的作用。他表示,澳門可發揮自由港的優勢,作為離岸市場配合、支持人民幣的國際化,吸引境外資金有序流入境內金融市場。

“總體而言,琴澳兩地產業基礎有所不同,在產業方向上的錯位關係,正是優勢所在,可以形成非常好的互補、配合關係,更有利於實現雙贏。”蕭志偉說。

蕭志偉︰為國家制度創新提供示範

本文整理自 2021.09.18 南方日報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注入新動能。

“這是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機遇。”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近日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的時代探索,澳門應積極把握機遇,在做好開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篇文章上跑出新速度。

觀點

做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發開放,不只是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是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的時代探索。澳門應積極把握機遇,共同努力,在做好開發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篇文章上跑出新速度。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包括科技研發﹑制度創新等,都需要資本市場去支撐,澳門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支撐。在探索跨境金融創新方面,需要繼續用好澳門的特殊優勢,推動合作區朝著高水平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20210924001

在粵澳深度合作中跑出新速度

南方日報︰“橫琴方案”出台,粵澳兩地承擔著怎樣的新使命?

蕭志偉︰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既是國家賦予粵澳兩地的重要責任,亦是兩地民眾的熱切期盼。隨著“橫琴方案”公佈實施,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成為一個凝聚粵澳雙方深度共識﹑高度重視與發展合力的重要區域,將更有力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各項長遠規劃,為“一國兩制”新實踐提供更穩固的基礎。

新時代背景下,將澳門自由港經濟制度﹑規則延伸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促使其成為“內地開放度最高﹑體制寬鬆度最大﹑創新空間最廣的地區”,已成為粵澳合作的新任務。做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發開放,不只是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是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的時代探索,表明了國家擴大開放的決心。澳門全社會應積極把握國家機遇,共同努力,在做好開發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篇文章上跑出新速度。

促進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建設

南方日報︰針對合作區的一系列創新舉措,您認為有何重要意義?

蕭志偉︰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機遇,也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點。深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合作,用好“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有助於降低兩地之間的制度性隔閡,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性探索。這種創新的管理模式,標誌著粵澳合作迎來新篇章,也為以後探索合作項目﹑規則制度銜接提供支撐。

合作區作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前沿陣地,是一項創新的嘗試。未來設立的粵澳兩地共同管理機構,將會共同對合作區的產業需求﹑產業佈局﹑產業引入﹑城市融合﹑人才招攬等進行專職管理,並從多個維度推動制度創新,包括規則對接﹑通關模式﹑社會治理等,將打破此前兩地合作的一些壁壘,形成產業融合﹑市場相通﹑創新互促﹑民心互通的良性循環。

未來,合作區將吸引國內外產業資源聚集﹑高新科技產業落地,推進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尤其是“分線管理”政策,將大力促進琴澳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建設,打造與國際規則高度銜接的營商環境。

粵澳攜手大膽“闖”大膽“試”

南方日報︰您認為,在接下來的合作區建設和政策落實過程中,有甚麼要特別關注的地方?

蕭志偉︰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橫琴方案”是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戰略決策,目前發展的方向﹑路線和目標已明確,接下來需要的就是粵澳兩地攜手大膽地“闖”和“試”。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關係著澳門居民優質生活和就業空間的拓展,關係著澳門產業結構的調整,關係著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關係著“一國兩制”的新實踐,關係著國家發展的新格局。好的制度和政策,要得到有效的落實。建議未來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合作區的過程中,要不斷挖掘和培養熟悉兩地情況的治理人才,尤其是要加快提升執行力,讓相關政策能夠落到實處,從而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整體的治理能力,讓政策及時有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合作區的居民真正受益。

發揮澳門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南方日報︰迎接新使命,澳門將如何與廣東一起,共同擔負起合作區的建設重任?

蕭志偉︰“橫琴方案”的出台,充分展現了國家對澳門的關懷與重視,為澳門提供了新機遇和新空間,彰顯“一國兩制”的新活力。通過與周邊地區的區域合作,將更好地推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澳門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澳門回歸祖國20多年來,有了飛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在合作區建設方面有比較好的基礎。澳門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在資金的自由流動等方面具有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包括科技研發﹑制度創新等,都需要資本市場去支撐,澳門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支撐。在探索跨境金融創新方面,需要繼續用好澳門的特殊優勢,推動合作區朝著高水平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澳門也希望為國家多作貢獻。當前,國家對外開放力度越來越大,澳門在這方面也有很多創新。站在新的起點,進入新的階段,面對新的使命,澳門任重道遠,澳門全社會必須全力以赴,共同肩負起建設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重任,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發展貢獻澳門力量。

對新屆議員履職盡責的期望

本文整理自 2021.9.16 澳門日報 第A13版:澳聞

澳門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順利完成,依法選舉產生新一屆直選和間選議員。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大變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在此背景下,澳門未來經濟如何持續發展、社會如何繼續保持和諧穩定、區域合作如何推進,是放在各議員面前一系列的考驗。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對澳門特區管治團隊明確提出過五點希望,一、強化國家意識;二、強化為民情懷;三、強化責任擔當;四、強化能力本領;五、強化清廉作風。結合習主席要求,本人就新一屆議員應如何履職盡責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20210916001

凝聚“愛國者治澳”強大合力

回歸後,澳門納入國家治理體系,憑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向世界展示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對當選候任議員而言,相信定會不忘初心,牢記愛國者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凝聚起“愛國者治澳”強大合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終支持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方針政策,確保澳門社會長期繁榮穩定,推進澳門特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圍繞議員職責前瞻開展立法工作,加快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步伐

新一屆議員來自不同領域,具有年輕化、專業化、大部分較熟悉內地的特點,相信有足夠能力做好未來議員工作,推動特區不斷完善依法治澳的制度體系。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推出,是粵澳展開深度合作的新起點,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契機,對每一位議員而言,要更好回應居民的新期待、新發展,必然對其立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未來的立法工作應當有一定前瞻性,相關法律法規才能更加開放和兼容,給新業態預留適當的彈性空間。

面對新起點、新機遇,澳門的新發展需要特區政府治理團隊的高效執行。期待新一屆議員主動學習國家的方針政策,充分了解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助力政府做好相關政策的宣講工作,以及積極聽取本澳社會的意見與建議,廣泛凝聚各方共識,為政府與市民之間搭建交流的互動平台,與政府共同創新社會治理,踐行善治之路,共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重點關注改善澳門民生福祉,達到維護澳門特區長期繁榮穩定、福祉共享的目標。

對接國家戰略落實“二五規劃”

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回到澳門,隨着“二五規劃”即將公佈,屆時定將引起廣大居民熱烈討論。新一屆立法議員任期至二○二五年,即國家“十四五”規劃和澳門“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從開局到收官,可見推動澳門對接國家戰略,落實好“二五規劃”,是本屆議員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必然要求。議員更需要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以回應居民的新期待、新發展,期望各位議員不斷提升自身參政議政能力,做好立法會的立法和監督工作,推動特區政府施政為民,共同推動澳門不斷向好發展。

20210916002

蕭志偉:粵澳深合區融入大局

本文整理自 2021.9.7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三思考解讀方案   豐富“一國兩制”

蕭志偉:粵澳深合區融入大局

備受矚目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公佈,在粵澳各界均引發熱烈反響。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認為,這份高規格定制出台的方案,系統而全方位地闡明了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指導思想與戰略定位,明確澳門短中長期三個重點階段發展目標,制度設計之新、改革力度之大、開放範圍之廣、政策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旨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加快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腳步,展現中央對澳門的關心與重視,這是國家給予澳門的殷切期望,亦是未來國家對澳門提出的要求,和新發展階段澳門需要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20210907001

來源:澳門日報

對於合作區方案,蕭志偉認為有多點思考,一是“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豐富“一國兩制”內涵,也使管理模式依法有據。該模式既有利於突破兩地法律制度不同所帶來的困難,粵澳可通過產業互補、制度互補,在橫琴實施更大的改革開放力度。

有力支撐長遠發展

開發管理、組建合作、建立合作區收益共享機制等多項突破性措施,展現中央對解決澳門產業及民生問題的決心是對粵澳合作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重要變革。“方案”使橫琴建設及管理模式緊密相連,為粵澳合作區長遠發展提供有力的管理支撐。在“一線”放開以及“二線”管住的高水平開放體系下,將有利於人流、物流以及資金流等往來互動,將使橫琴管理及執行模式日臻完善,有利海內外企業及投資者進行各種商業活動。

二是明確現代金融產業佈局,提升跨境金融開放程度。“方案”把現代金融產業服務大灣區實體經濟放到突出顯著的位置,探索跨境資本自由流動等措施,以引導國內外資本加大對大灣區高端製造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等實體經濟領域的支持,跨境金融措施具有充分的國際性和開放性。未來通過開展人民幣結算業務與創新發展債券市場,在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政策的實施下,有效發揮境內外兩個金融市場的優勢及資源,可將跨境金融開放程度邁向更高水平,推動大灣區內產業升級轉型和技術進步。

承接國際金融樞紐

三是承接國際金融樞紐使命,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方案”明確澳門對葡語國家的重要窗口作用,結合稅收優惠等產業政策,通過實施市場准入承諾即入制,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場准入制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將與金融業態交互融匯。合作區將增強國際金融樞紐功能,形成匯聚高新企業、跨國總部、金融商務等資源的總部經濟聚集區。通過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以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沿陣地,深化國際金融合作與產業戰略對接,推升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功能,助力國家價值鏈升級和參與全球分工。

蕭志偉認為,特區政府未來對“方案”還須不斷細化,結合“二五規劃”貫徹落實,澳門全社會必須全力以赴,共同肩負建設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重任,為澳門、為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發展貢獻澳門力量。

20210907002

發策:新方案促經濟內循環

本文整理自 2021.4.13 澳門日報 第A10版:經濟

政府昨公佈“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優化方案”,有學者認為,優化方案讓“紓民困”和“穩經濟”雙軌並行,對促進澳門經濟內循環帶來正面作用。方案以“政府補貼、消費立減、全民受惠”為原則,並循消費卡模式優化計劃,樂見政府科學施政,高效優化方案,讓居民更清晰、簡單、便利享用優惠。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指出,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在不同時期有序推出各種紓民困、穩經濟的措施。政府積極主動作為,為社會穩定、恢復元氣不斷注入強心劑。但受到全球疫情持續影響,特區政府的公共財政收入銳減,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為政府帶來新考驗。

未來應統籌考慮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把好財政支出關口,做好財政承受能力綜合評估,以應對複雜未知的內外經濟環境,才可為社會永續發展帶來更多福祉。

20210413010

來源:澳門日報

組合拳緩中小企困境

  澳門中小微企佔本澳企業總數逾九成,中小企業就業人口約佔總就業人口四成。疫情以來,澳門大部分中小企面對巨大經營壓力,但穩就業仍盡最大努力作貢獻。政府至今推出的各種政策組合拳,均有助減緩中小企困境。未來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提高政策實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繼續支援好中小企發展。中小企自身也需創新突破發展困境,提升企業競爭力。
  澳門正打造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需從建設智慧城市着手,透過互聯網和創新科技結合,加快旅遊業復甦。隨着科技不斷發展,移動支付盛行,電子支付已逐漸被居民認同和應用,成為居民不可或缺的工具。未來期待跨境支付可為居民融入大灣區帶來更大便利。。
  本次政府及時傾聽民意,吸納民智,並轉化為政府決策的施政思維,社團發揮不可或缺的橋樑作用。政府日後應繼續結合社會力量,宣傳施政理念,加強官民雙向溝通,形成特區政府順應民意、科學施政、高效運行的治理體系。
20210413009

發策:注資“立減”顧各方

本文整理自 2021.3.28 澳門日報 第A06版:澳聞

直接減居民生活負擔

發策:注資“立減”顧各方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呂開顏認為,雖然社會對政府剛推出的消費優費計劃持不同意見,但樂見政府虛心接受批評,在確保科學施政的同時,從善如流回應訴求,以普惠方式將福利覆蓋至全澳居民,且照顧到居民消費習慣,改為注入啟動資金後輔以消費“立減”,兼顧各方利益。

呂開顏關注是次優化方案,通過注入啟動資金,讓符合條件人士都能獲得一筆用作本地消費的啟動資金,提升居民的獲得感。採用消費“立減”,不但提升居民消費意慾,也確保資源能注入本地市場,拉動內需。政府對方案作出調整和完善,將直接減輕居民日常生活負擔,透過一系列的消費誘因,刺激本地消費,帶動經濟,讓資源落到實處。

20210329001

確保中小企職位

綜觀大環境,內地開放團客市場和疫苗產生效果需時,所有旅遊城市都面對同樣的挑戰。政府通過現金分享、電子消費優惠、“澳人食住遊”等系列措施,藉帶動內需,緩解目前外需嚴重不足的經濟下行壓力。要知道,政府以補貼消費方式幫助居民減緩生活壓力的同時,更重要是通過維持市場正常運作,確保大多數中小企的就業職位。

從最新公佈的數據看,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總體失業率為百分之二點九,本地居民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九,失業人數為一萬一千五百人,就業不足人數為一萬八千一百人,較上一期分別增加六百人和四百人。失業人士中,以之前從事博彩及博彩中介業和建築業佔多數;就業不足人士中,以博彩及博彩中介和運輸貯藏的佔多數。

另消費物價指數連續下跌六個月,最新公佈二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下跌百分之○點九五,主因是疫情下,旅行團收費和酒店價格下調,汽油及豬肉售價高位回落,成衣、通訊和蔬菜價格下降所致。可見在內地受疫情管控情況下,來澳旅客人數暫無法恢復疫情前水平,即使政府推出兩輪經濟援助措施,都只是保住市場基本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