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會員動態

蕭志偉:政府工作報告肯定大灣區發展,港澳發展目標將更加細化

本文整理自 2023.03.05 南方網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根據會議議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接受GDToday記者採訪時表示:“報告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予以肯定,未來大灣區的發展還將迎來新的機遇。”圖片_20230306172555

蕭志偉說,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過去五年主要工作成就時指出,“過去五年,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防控疫情、保持穩定”;在2023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及重點工作建議中指出,“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在經濟社會層面反映出未來港澳工作的可能變化,“未來可能會對有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工作有更多確保工作高質高效推進的措施”,蕭志偉說。

 

“本次兩會我圍繞國家發展大局和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提出了一些新想法。”蕭志偉表示,自己帶來的許多建議都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和澳門的未來息息相關,比如澳門如何推進“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吸引更多國際初創企業和科研人才來到大灣區;如何保障灣區內部人員高效流動。

 

除此之外,蕭志偉計劃重點提出“利用光伏農業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建議。“光伏農業是將新能源與傳統農業相結合,在不影響農業種植的情況下在農業用地上進行太陽能發電。”蕭志偉說,自己曾在葡萄牙投資過光伏農業,也因此接觸到歐洲的研究機構和大學在這方面的前沿成果,相信光伏農業會是一個發展機遇。“糧食安全、能源問題、鄉村振興都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光伏農業既能保障農業生產,又能緩解用地矛盾在有限土地上同時進行新能源發電,還能為農民增收,有利於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蕭志偉還瞭解到,國內已經有一些地區正在嘗試發展光伏農業。“我希望能借兩會的機會分享我的研究團隊在光伏農業方面收集到的最新資料,為大家提供參考。”

 

“這不是我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但我的心情依然如‘新生’一般。”蕭志偉笑稱自己進京參加兩會如同新學生上學,因為心情一樣緊張興奮,同時又能學到許多新東西。蕭志偉說,自己上次參加兩會提出的建議被有關部門陸續落實,使其更感責任重大,對自己提出的建議更加謹慎認真;另一方面,參加兩會也使他接觸到社會各界人士,從而對社會事務有了更深理解。“國家發展很快,作為人大代表更加要認真學習新知識,深入瞭解社會新發展。”

蕭志偉:善用科技擴客源促經濟

本文整理自 2023.02.28 澳門日報 A02版

 澳門經濟復甦進程與旅遊業發展密不可分,隨着全國出入境解禁,澳門作為旅遊城市面對競爭趨激烈,如何確保澳門旅遊業持續具吸引力、競爭力,保持經濟復甦引擎?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建議,做好旅客數據統計和分析,針對疫後變化作調整。同時,鼓勵澳企善用科技手段。此外,更要發揮好中西文化交匯點的特色。

圖片_20230228114706

掌握結構助拓客源

蕭志偉表示,從澳門產業結構、稅收、就業等各方面來看,經濟復甦始終離不開旅遊業恢復,樂見近期旅客回流,反映澳門作為旅遊城市仍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意義是推動澳門擺脫疫情陰霾。政府“擴客源”計劃成功,成績亮眼,然而,復甦過程中,卻留意到旅客結構、旅客喜好與疫前有轉變,認為社會各界應要先沉着冷靜去掌握相關變化,並按需要作出調整,以持續鞏固自身優勢,如現時旅客以年輕人為主,來澳目的多打卡、品嘗美食,政府在宣傳引客計劃上、民間企業在產品、服務上都需因應作出調整。建議政府應做好數據分析,進行跟蹤式統計,並細分至內地客、港客、海外客的年齡層,來澳獲得資訊方式、喜好等,有的放矢作出配合。

融入國家普及科技

其次,疫後各行各業人資流失嚴重,建議縮短外僱審批時間。另一方面,推動科技手段應用,特別是疫下電子政務有突破,電消計劃推動電子支付普及等,都為疫後科技應用打下基礎,科技應用能提升企業營運效率,僱員能從中獲益,惟科技應用氛圍和普及需要政府、整個社會推動,否則單一企業引入科技,成本高,動力減。

蕭志偉補充,環顧內地企業對科技、系統應用相當成熟,像內地平台經濟、電子科技等應用走在全球領先地位,是國家的強項,借鑒引進內地成功經驗,有助企業、社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方面,本澳擁有“一國兩制”優勢,可發揮優勢與內地形成更緊密關係,像國家口岸管理先進,其中港澳通關效率高,能為全國邊境口岸提供參考案例。

科技創新提競爭力

經濟復甦進程中,澳門可探索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以提升自身競爭力,認為澳門不應再遵循疫前粗放型吸客方式。賭牌重新批給博企承諾千億投資計劃,為澳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政府一方面要確保博企履行應有承諾、責任,在引海外客上,更要借助博企、地接旅行社等力量加強,這些是新機遇,值得大力深挖。從目前數據看,澳門短期復甦問題不大,春節至今淡季不淡,但旅客訪澳熱情能否一直持續?這是各界關心的問題,歸根究底,最後考驗是澳門作為旅遊城市的競爭力。

澳門旅遊城市競爭力強,多元現代投資,包括有高級商場、品牌酒店硬件;國際級表演、體育盛事軟件,惟很多新事物澳門能做到的鄰近國家和地區都能做,甚至做得更好。不過,澳門有難以取代的方面,是東西方文化交匯點,除了有傳統建築,還有美食,突顯澳門包容的城市內涵,發揚澳門文化底蘊結合領先軟硬件以及科學手段等,相信澳門“一中心”地位難動搖。

經濟單一是澳短板

蕭志偉強調,“一中心”是澳門強項未來要不斷強化,然而,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經濟單一是澳門短板,如何借助灣區、深合區令年輕人就業多元是今年“兩會”關注的議題;此外,澳門如何為國家作出貢獻?認為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往往需要規則對接、制度創新等,澳門在融入灣區、深合區進程中相信可以為相關領域作出貢獻。

圖片_20230228114723

呂開顏:積極有為 奮力前進

本文整理自 2022.12.19 澳門日報 第A05版:澳聞

隨着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順利召開,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重要戰略部署。二十大報告中關於港澳工作的論述,對澳門給予高度重視和關懷,為澳門將來發展指出了明確方向和全力支持。雖然當前全球經濟前景存在不確定性,經濟復甦態勢緩慢。但是,特區政府依然直面挑戰,迎難而上,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大重要決策部署,以“齊心合力,穩中求進”為宗旨,在完善民生福利、城市規劃以及區域合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增強了澳門社會加快經濟復甦和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信心。

呂開顏副理事長

首先,施政報告提出的“1+4”產業政策,是符合澳門實際情況的務實方案。“1”是指按照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要求,促進旅遊休閒多元發展,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由於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澳門旅客數量大幅下滑,由此更加凸顯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必要性。雖然歷屆特區政府都致力推動經濟多元發展,培育新興產業,但是在受到已有生產要素稟賦配置的限制下,冀望新興產業未來支撐起澳門整體經濟仍需一段較長的時間。短期內澳門社會經濟都非常依賴旅遊業,所以施政報告加快經濟復甦,將旅遊休閒業作為提振澳門整體經濟的重要抓手,有利於澳門社會和諧及穩定,保持經濟增長將成為改善民生的基礎,而且也有助澳門旅遊產業向其他產業發展以及轉型。

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是推廣澳門多元旅遊形象和非博彩元素,受到澳門城市形象的局限,難以拓展外地旅遊市場。澳門本身具有大量文化資源,將來應以文化為根基、以創新精神為依託、以合作為紐帶、助力市場為指導使旅遊業發揮好創新機制。澳門以旅遊打造為對外交流合作以及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管道,通過“旅遊+”跨界融合,使“一平台”、“一基地”與大灣區旅遊形成效益良性循環。“旅遊+”的發展策略向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延伸,結合周邊城市共同打造聯動及互補旅遊路線將助力澳門鞏固區域中旅遊城市地位。政府將持續推動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強經濟的發展動能和綜合競爭力。

其次,施政報告高度重視民生。二〇二三年不僅延續過去各項惠民和臨時稅務優惠措施,確保教育、醫療、民生和社會福利等資源投放不減少。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動態調控外僱數量。有序落實五階梯房屋政策,推進經濟房屋工程,加快夾心房屋落實方案及相關法律制度。在特區政府連續三年都面對沉重財政壓力的情況下,現金分享、醫療券、電費及水費補貼等惠民福利得以延續,敬老金、養老金、各種援助津貼金額也未減分毫,充分顯示特區政府希望延續這些措施減輕居民的生活壓力,向社會傳達出特區政府振經濟、保就業、顧民生、促多元、維持社會穩定的決心,大大增強了民眾的信心。

第三,區域合作得到高度重視。眾所周知,澳門受到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限制下,再好的產業政策也難以發揮。區域合作就可以打破生產要素的限制,助推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為年青一代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選項。二〇二三年是深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實現第一階段目標的關鍵一年。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澳門第二個五年規劃的推出,本次施政報告將深合區作為施政重點,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推動深合區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等重大配套措施盡快出台實施,探索建立國際互聯網跨境數據管理體系,以及加快制訂深合區開發投資公司組建方案。同時,也將同步建設配套民生設施,加快推進各項澳門標準的公共服務和福利制度落地橫琴,不斷健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有效落實深合區建設總體方案。

在中央的關懷和支持下,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民生工作、經濟多元發展、深合區建設等各項惠澳措施將逐步落實。特區政府積極有為,相信明年澳門經濟活力將加快恢復,社會各界也將齊心協力,推動澳門邁步前進。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呂開顏

07a77b3f9f2e0322b5ec86699f80f6a

培養愛國擔當青年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本文整理自 2022.11.01 澳門日報 A07版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高度重視青年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水準和人才質素,在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點,青年將發揮重要作用,助力中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關心青年發展,推進青年強國

青年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也是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青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中堅力量。

回顧“十八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二○一六至二○二五)》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從培養、監測、引領方面推動青年人發展,關注青年身心健康輔導,加強青年的應發能力及防災意識,今年在北京舉行的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發佈《青年優先發展倡議》,可見我國在推動青年及全球發展上,起到全球模範作用。

縱觀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澳門青年要展現擔當精神,配合國家發展,開拓國際視野,也要基於國情,培養能夠承擔重擔的務實優秀品質,用實際行動,展現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國際了解我們,與世界做朋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貢獻。

培養愛國情懷,建設教育強國

高質量教育體系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重要工作。自“十八大”以來,中國展現大國擔當風範,配合聯合國的《二○三○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教育二○三○行動框架》,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政策使總體教育水準穩步提高,《中國教育現代化二○三五》及《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凸顯教育公平、教育改革與教育創新的教體力量。

在 “十四五”規劃推進下,緊緊跟隨時代發展的方向,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完善教育創新體系,完善人才戰略佈局規劃,堅持執行“雙減政策",推行教育公平,着重公平與質量均衡發展,以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制,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澳門特區政府為配合青年教育發展,制訂《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二○二一至二○三○)》及《澳門青年政策二○二一至二○三○》,逐步完善教育體制,澳門青年更要學習黨情、國情,只有學習黨史才能真正掌握國情,領會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以來的偉大成就。祖國是確保澳門長期繁榮安定的堅實基礎,加強愛國教育對國家發展有深遠意義,通過培養青年對祖國的歸屬感、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堅決維護國家安全,落實愛國者治澳,助力青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優化教育質素同時加強愛國教育力度,穩步推進中國新時代現代化教育強國進程。

陳志峰先生-相片

強化育才力度,實現人才強國

國家十分關心人才培養,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寄語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自己的青春綻放絢麗之花。”自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及《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出台,人才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在培養人才方面,要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強化戰略力量上,要瞄準“高精尖缺”打造人才培養高地;強化“智能”保證上,要強化高品質保證、強化產學研融合新格局,實現精準育人目標;在打造文化精神傳承高地上,要打造青年自覺和文化自信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上爭做表率。

澳門特區政府貫徹“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理念,為解決產業單一問題,深化人才培育工作,發揮“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優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機遇,發展四大產業,優化科研環境,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通過提供各種實習機會和職業培訓,提高就業競爭力,確立人才培養的激勵措施及專業認證制度,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澳門青年迎來發展機遇。面對新時代,鞭策催人奮進,責任重於泰山,澳門青年作為國家一分子,要把握“一國兩制”重要使命,發揮好青年優勢及青年力量,澳門青年要與國際舞台交流,形成更廣泛的“一國兩制”統一戰線,自覺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好文化傳承及復興工作,以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作為使命。

未來,澳門青年要借大灣區之力,也要自主發力,把政府及政策力量相結合,持續推進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秘書長 陳志峰

4bd722b55b8467539f892f270753fe4

梁維特:關於“二十大”的體會和思考

a269ae29bbec42664445f88e22fbc0d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其之於黨和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回顧和總結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偉大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進一步堅定歷史自信﹑道路自信﹑政治自信﹑制度自信,看清楚我們“從哪裡來”,為甚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我們“向何處去”,怎樣才能繼續成功。

歷史充分證明,無論面對何種風險挑戰,在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下,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即使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共產黨仍能夠“自我作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領航中國邁上發展新征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綜上可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正是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取得的,展望未來,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而我們要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更離不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其强大的領導力、組織力和執行力,既為我國發展進步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也為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從“二十大”報告的篇章布局可見,報告內容緊緊抓住並回應人民的訴求和期盼,關鍵詞如“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科教興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依法治國”﹑“民生福祉”﹑“綠色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從嚴治黨”﹑“青年工作”等,涉及國家安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環境保護﹑外交﹑黨建﹑青年等多方面。尤需指出的是,“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到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並提出“兩個支持”,即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這充分反映國家對港澳的高度關心和重視。

對澳門而言,包括廣大居民在內的14億多的中國人民,雖然每名澳門居民有不同的政治崗位﹑社會崗位,但也應深入學習和全面領悟“二十大”報告精神。值得強調的是,“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青年强,則國家强。青年作爲國家綜合韌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深刻領會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從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

需要強調的是,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决定性意義。新時代新征程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决定性意義,不斷增强“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是次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决議,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黨的初心使命、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內容;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和加强黨的全面領導等內容寫入黨章,這是符合當前黨情﹑國情的正確决定,充分體現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適應新發展階段的要求。廣大青年應理解好﹑領悟好黨章修改的重大意義。除此之外,寫入黨章的內容亦包括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這進一步凸顯了“一國兩制”之於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性,激勵港澳各界更積極地投身偉大事業。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需要滙聚全社會尤其是包括澳門青年在內的每一位當代中國青年的努力,堅持久久爲功﹑持之以恒,才能確保偉大的事業薪火相傳,讓黨和國家各方面的發展展現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上下同欲者勝,在當下這個關鍵時刻,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充分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共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這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更是人民的期待。幸福靠奮鬥,興邦靠實幹。從理論學習到實踐行動,充分展現中華民族的團結奮鬥精神,而這,正是中華民族的當代歷史責任。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創會會長

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成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委員會主席 梁維特

蕭志偉:領悟二十大報告精神 促“一國兩制”邁新台階

本文整理自 2022.10.22 澳門日報 第A05版

領悟二十大報告精神  促“一國兩制”邁新台階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十月十六日勝利開幕,在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所作報告後,深感提神振氣、振奮人心,作為在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大會,二十大報告的內容縱觀大局,深謀大事,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領航著新時代新征程,描繪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內我國前進的方向和奮鬥目標。

自黨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黨的二十大之後,堅信中國共產黨這個百年大黨必將繼續領航國家高質量發展,引領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實現新的偉大奮鬥,創造新的百年偉業。

認真領悟學懂弄通 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回顧黨和國家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內容豐富、思想深刻,體現深遠的戰略思維、強烈的歷史擔當和真摯的為民情懷,其中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是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所在,也是國家建設發展親歷者在國際舞台揚眉吐氣的底氣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創造偉大成就,這些成就正源自於我國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將繼續依靠改革開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在黨的全面領導下,牢記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則與宗旨,堅持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更好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航國家高質量發展,朝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未來五年不僅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亦是澳門面臨新一輪歷史發展機遇,開創新局面、實現新發展的關鍵期。澳門社會各界都需要認真領悟、學懂弄通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把愛國之情與強國之志統一起來,把“澳門夢”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奮鬥中,以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為根本目標勇毅前行、開拓進取。

9834411_1d4bcb69-7cbc-4b0f-82bb-f0a2bafaaa91

用好用足中央惠澳政策 破解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

今次報告是首次提及將會支持澳門有關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充分體現黨中央全面掌握受疫情影響下澳門面臨的社經狀況及問題,並提醒特區社會各界需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澳門應把握新時代的發展機會,以時不我待的態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

然而,本澳社會經濟正經歷深刻改革,經濟結構單一問題浮現,經濟多元發展需求更為迫切,澳門應思考如何更好依靠祖國堅強後盾,按照二十大的精神部署,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穩定經濟改善民生,在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發揮更有效作用。因此,澳門必須要充分認識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中的定位,更加積極主動用好、用足國家給予的各項惠澳政策,破解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節點,充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合區在內的巨大機遇,為澳門經濟復甦和發展注入新動力。扎實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亦有利於拓寬澳門居民的生活、就業空間和增進民生福祉,以保持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和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e6ce470ae916c03bb29d43b46534d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