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會員動態

發策中心副會長馮家超受邀為“北京大學港澳研究院”進行主題授課

本中心受“北京大學港澳研究院”的邀請,為該院通選課《“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的學生進行主題授課。11月30日晚上,發策中心副會長馮家超作為本中心代表,於北京大學為80位同學進行“回歸以來澳門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分析”授課。

馮家超首先回顧澳門回歸前經濟和社會狀況並分析澳門居民“盼回歸”的熱切心態。同時以澳門旅遊博彩業二十多年來的發展經驗為主軸深入探討澳門經濟、社會、民生多個議題,包括本地生產總值、失業率、就業人口變化、房地產、賭博成癮、房屋政策、社會保障制度、教育等。最後,馮家超與北京大學老師、同學們就後疫情時代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所可能面對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和討論。

是次授課,使老師、同學們對“一國兩制”下澳門經濟、社會多方面的發展有了系統性的認識,引發大家對澳門未來發展的新思考。

出席講座還包括有饒戈平教授、陳端洪教授、田飛龍教授等。

發策中心副會長劉本立在“金融‧科技‧創新與大灣區產業融合高峰論壇”上發言

12月18日,由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辦的賀澳門特區回歸二十四周年暨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成立六周年慶典之“科技·創新與大灣區產業融合”高峰論壇在澳門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成功舉行。本中心副會長、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受邀出席並發言。

為推動大灣區協同科技創新,劉本立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粵港澳三地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引導,建立以企業、產業項目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粵港澳企業、中學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高水平的協同創新平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計劃和粵港澳聯合創新資助計劃;二是積極發揮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所組成的科技創新走廊(即香港、澳門、廣州及深圳),三大極點(即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在科創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同前海、橫琴、南沙和河套等主要合作平台形成創新協作共同體,致力破除影響創新要素自由便捷流動的瓶頸和制約,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集聚地,輻射帶動大灣區科技創新水平躍升,形成科技創新“改革探索+示範帶動”良好效應;三是優化大灣區創新環境,深化區域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放寬內地科研人才來港澳進行科研和交流逗留時間限制,共建國家級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合作構建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支持建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平台。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到訪發策中心座談交流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在鄧為副院長的帶領下,一行七人日前到訪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本中心會長蕭志偉等予以接待。

會面期間雙方各自介紹了機構的發展歷程和相關課題並就具體研究內容、琴澳一體化發展以及鄂澳交流事務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蕭志偉會長表示鄂澳交流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與基礎,持續推動雙方友好互動對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借鑒內地治理經驗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鄧為副院長感謝發策中心的熱情接待並對中心近年的研究成果表示肯定。鄧為期望通過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角色定位,為湖北,為長江文化打開通往世界的窗口,並期望日後與發策中心建立長久聯繫合作機制,拓展鄂澳交流以及雙方機構之間的合作空間,共同為湖北、澳門發展建言獻策。

會上,與會者各抒己見,會場氣氛熱鬧。訪問團成員還包括: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傅智能、經濟所副所長夏梁、文史所副所長路彩霞、社會學所副所長張明、經濟所副研究員高慧、機關黨辦幹部何雨;以及發策中心副會長劉本立、副理事長高岸聲、秘書長陳志峰、中心助理主任梁子豪、中心研究員朱英嘉、中心助理研究員張晶晶出席是次座談交流。

澳琴產業聯動精彩可期

本文整理自2023.11.21澳門日報A04版

澳琴合作既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領域,也是澳門特區政府近年致力推動的施政方向。由於地理面積和人口規模限制,澳門經濟在短期內仍難以扭轉對博彩旅遊及相關產業的依賴。澳門具有旅遊產業競爭優勢,但是新冠疫情衝擊也驗證澳門過分依賴博彩旅遊業。因此,如何通過做好澳琴產業聯動發展的文章,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思路和機遇所在。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中央多項優惠政策下,澳琴生產要素的跨境流動和集聚為澳琴產業聯動發展創造可能性。如何完善合作機制,務實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是迎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三周年,實現總體方案要求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重中之重。

在產業聯動方面,首先,必須強調配合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高水平建設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統籌研究旅客往來橫琴和澳門的便利措施,實現澳琴旅遊資源要素互通互融、旅遊產業錯位互補,攜手港澳打造“一程多站”旅遊線路,令橫琴與港澳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日趨完善。其中有兩點必須加快推進力度,一是優化現有公路、橋樑和船運等公共交通服務,在必要的地方增設新交通路線,以提高通行效率和便利程度。另一則是簡化通關手續,以便於人員跨境流動。最近國務院印發《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外國旅客經港澳旅行社安排進入大灣區內地九市和汕頭旅遊,持普通護照可免簽入境並停留一百四十四小時。為配合國家最新政策,需要優化通關模式,提升簽證政策便利度,盡快為迎接世界各地旅客到訪做好充足準備。

 其次,加速生產要素跨境流動,提升澳琴一體化發展水平。目前,橫琴新區出台專項措施支援澳琴之間產業聯動,拓展澳門產業發展空間,打造跨境科技創新平台,推動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成效初顯。二○二二年底,深合區的生產總值達到四百六十一點七九億(人民幣,下同),批發零售業銷售額達到一千二百七十三點八三億。當中,澳資企業五千三百二十三戶,佔企業總數約百分之十(橫琴企業商事主體為五萬四千六百七十八戶)增長。二○二二年澳資企業營業收入為一百七十一點○二億,從業人員達到一萬○九百三十三人,批發零售業達到一百四十點九五億,增幅為百分之二十八點四,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排在第二,達到十點○二億,增幅為百分之三十六點七。同時,九月頒佈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辦法》,將以類主權基金的形式,通過財政資金引導,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主,投向符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相關產業。澳琴產業聯動已現雛形,隨着“澳門新街坊”等民生項目的相繼落成,在此基礎上更應推進澳琴社會的民生融合,促進生產要素跨境流動,對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將形成有利的支撐。

最後,澳門和橫琴需要制訂共同的產業規劃,以實現產業的互補和協同發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以來已頒佈多項與澳門產業多元有關的政策。考慮到對接《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二○二一——二○二五年)》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二○二四-二○二八年)》,兩地應通過合作機制創新,共同制訂跨境合作管理模式,發揮各自優勢,打造成為資金、技術和人才進入內地市場的新通道。實現這些產業規劃需要澳琴政府、企業、商會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制訂和實施相應的政策、投資、合作等。同時需要注意產業聯動發展可能帶來的環境及社會問題,並且採取適當的措施來解決和防止問題。相信在中央支持下,澳琴之間必能有所突破,為具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五周年華誕和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呂開顏

發策北京拜訪多機構 探研一國兩制新實踐

本文整理自2023.10.31新華澳報 第一版

為了增進研究水平,加強與內地機構的聯繫溝通和合作,發策中心日前組織中心成員赴北京及雄安新區進行考察及學術交流。參訪團在北京期間走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北京大學港澳研究院等多個機構單位,就當前國際形勢及澳門發展等議題交流意見。在雄安期間,參訪團分別到雄安新區體驗中心、雄安新區印象館參觀考察,了解雄安新區的發展理念和最新發展情況,加深團員對國家發展策略和國情的認識。

總結發展經驗積極謀劃未來

明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在交流過程中提及,澳門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巨大成就,在明年回歸25周年的重要機遇期,隨著澳門「一國兩制」實踐不斷深入推進,必須夯實良好發展基礎的同時,積極發揮澳門在助力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的獨特優勢,助力國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強化平台優勢精準聯繫國際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在交流過程中提及,港澳作為國家融會中西的重要通道,要充份發揮好港澳的特殊優勢,特別是如何用好澳門中葡平台的優勢,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交流合作。澳門可通過強化中葡平台優勢,發揮國際聯繫的功能,強化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的交流合作,豐富澳門中葡平台的內涵,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精準聯繫葡語國家以至歐洲各國。

開展前沿研究促進人才合作

  發策中心作為民間研究智庫,因應社會發展開展不同的前沿研究課題,以更深入、前瞻地剖析社會發展形勢。北京大學港澳研究院在交流過程中提及,期望能進一步加強與當地智庫機構的交流,加強對澳門社情民意的研究,通過加強與當地研究智庫的合作,促進智庫人才交流,共同提升智庫人才的培養素質與水平,拓寬智庫人才的發展空間。   參訪團團長、發策中心會長蕭志偉在總結時表示,發策中心將一如以往,以研究如何走好澳門「一國兩制」為初心,積極推動中心成員加深對國家政策的認識,加強成員了解當前國家現代化發展進程的最新情況,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發策中心因應社會發展的變化,開展不同的社會研究課題,並藉着明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將積極謀劃開展有關澳門回歸25周年的研究課題,總結好過去25年澳門「一國兩制」的成功經驗,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讓澳門「一國兩制」走得更好的同時,為國家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澳琴產業聯動助力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本文整理自2023.08.31澳門日報A03版

特區政府正就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進行公開諮詢,諮詢文本內容對二○二四至二○二八年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訂定具體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文本提出要充分發揮橫琴深合區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中主陣地的作用,促進澳琴聯動協同發展。深合區作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平台,是次規劃從頂層設計並作出細化部署實屬必要,為實現經濟適度多元指明前進方向。就如何通過澳琴產業聯動助力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本中心建議可從深合區的“制度創新、治理革新、政策出新”這三大方面進行思考。

制度創新實現發展目標

是次規劃諮詢內容分別從政策、人力、財力等不同方面對“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進行佈局部署和細化分工,從頂層設計描繪特區未來適度多元發展的藍圖。建設橫琴深合區是從國家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作為深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舉措,初心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一方面作為貫徹中央重大決策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重要動力。在推動澳琴產業聯動上,必須透徹理解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建設深合區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澳琴兩地協同創新優勢,以制度創新引領更高水平、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深度合作。只有不斷推進深合區的制度創新,才能更有利深合區的整體發展,才能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區域產業聯動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才能實現適度多元發展目標。同時,深合區創新發展經驗將為大灣區協同治理和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發展格局探索制度創新與突破。

治理革新落實主要任務

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推進澳琴產業聯動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斷提升治理效能才能推動制度的不斷創新以回應新時代發展需要。隨着“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措施有望將於年底公佈實施,作為深合區含金量最高的政策措施之一,如何讓其充份結合“一國兩制”優勢,彰顯“兩制”之利發揮其政策效力,這需要管治團隊在實施創新政策時的治理革新,在分線管理的特殊監管體制和發展基礎上,發揮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治理優勢,率先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創新,探索有利於區域聯動的通關治理模式。面對全新的政策措施,只有在不斷提升治理效能的過程中,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實現措施便利最大化和開放程度極大化,才能健全澳琴產業鏈使資源有效連結,促使澳琴兩地產業有機融合,真正實現“澳門平台、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享”的發展模式,促進澳琴一體化發展,實現澳琴兩地協同發展成為澳門經濟新的增長點。

政策出新緊抓重點項目

在澳琴一體化發展的合作新模式下,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須有機融合澳門國際資本、人才與橫琴空間、市場等方面,實現兩地資源優勢互補,助推重點產業及特色行業發展。諮詢文本提到,在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強協作,落實澳琴產業聯動發展的重點項目。在產業發展上,可推動“1+4”產業聯動發展的重點項目加快落地,結合澳門特區日前出台的人才引進政策,進一步推動人才落戶澳門和深合區發展,因時因地因人推出獨特的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及其企業和項目落地,以適當提升地區的人口規模和優勢產業。在招商引資上,澳琴可攜手對外招商,在用好澳門中葡平台聯繫國際優勢的基礎上,通過兩地資源互補進一步吸引國際及內地企業來澳琴發展。在宣傳推廣上,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澳琴兩地的營商環境及優惠政策,特別是讓澳門居民和企業進一步了解深合區的發展,促進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 蕭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