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时政沙龙

發策中心沙龍討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本中心於日前舉行7月時政沙龍座談會,會議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為主題,討論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方向、澳門的角色、功能與定位等方面的建議。
擷取
座談會上,蕭志偉會長強調,作為以支持“一國兩制” 實踐、深入研究澳門發展策略的民間研究機構,在創會二十年之際,迎來了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機遇,務必發揚以往優良傳統,帶頭深入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的精神,分析面對的機遇和挑戰,並提出有序推進灣區建設的實際策略。座談會上,與會者分別就創新合作機制、建設中華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發揮澳門兩大角色功能、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和社會福祉等各方面進行討論。
發策時政沙龍相片 2
本中心創會成員劉本立先生、高展鴻先生,分別就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演進、現狀特點與未來前景等,和與會年青會員作了交流分享,並就中心如何配合落實特區政府提出的兩大角色、三個定位、八項重點工作作出了建議。
20170613124506_cn

完善創新合作機制

與會者指出,剛出台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有助於完善粵港澳的創新合作機制,充分發揮粵港澳地區的綜合優勢,了解大灣區中各城市的差異化,形成錯位發展,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與會者認為,現時澳門在發展過程中的硬件、機制、觀念上還是比較薄弱,需要在未來作出思考與創新,政府和社會各界必須主動把握參與建設大灣區所能獲得的機遇,推進澳門融入大灣區的發展之中,手持VIP車票搭上祖國發展的快車。
P2017070100408_photo_1120229
香港政府新聞圖片

建設中華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與會者指出,在歷史及傳承文化上,澳門發揮著獨有的中西文化交流之地的特點,未來應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以發展更多文化產品、文化事業為載體,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提升區內精神文化的體現。有與會者續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精神,體現在融合發展、各有得益,這與包容共濟的澳門精神一脈相承,為未來建設和諧社會、幸福社區起了重要的文化依據。
發策時政沙龍相片 1

發揮兩大角色功能

有與會者指出,澳門應做好聯繫角色,充分發揮對內聯繫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以及泛珠三角地區等城市的相互合作,對外聯繫葡語系國家與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沿線相關國家的角色,針對做好葡語國家的金融服務,使澳門成為企業之間的橋樑。同時,澳門應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打造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開放合作紐帶,配合國家所需,展現澳門所長。
擷取

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和社會福祉

有與會者認為,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能夠進一步深化區內在經貿、民生福利、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領域上的合作,有助解決澳門發展資源面臨的局限,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切實提升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並能令社會民生福祉得以改善,讓澳門居民能有更實在的獲得感。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政府突發事件應對 與會者倡加強政社合力並設應急預案

  本中心(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以“突發事件應對"為題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者分別從機制建設、政社溝通、社團角色等方面討論政府的信息發佈、應對突發事件工作,並指出政府要以底線思維設定應急預案,官員要更積極換位思考與社會溝通,在施政過程中要加強與民間機構的合作。

以底線思維設應急預案

  有與會者認為,突發公共事件難以完全避免,但從近期發生的颱風、旅遊巴事故等事件的應對過程中可見,當局須更多總結施政經驗,以底線思維,主動採取預防措施,並設立應急預案。尤其對於涉及跨部門聯合應對的事件,必須預先建立權責明確、分工清晰的統籌協作機制,事發後馬上啟動,減低事件造成的影響。

 

換位思考加強雙向溝通

  另外有與會者指出,近年政府的新聞發佈機制已比過往有所改善,但落實執行中仍與社會期望有落差。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政府須加倍做好信息發佈工作,做到反應快速、資料準確,並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台,加強與社會的雙向溝通,及時釋除公眾疑慮,以免由於溝通不善而導致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不斷累積。此外,政府官員在堅持科學施政的同時,應時刻保持同理心,換位思考,從市民的角度處理問題。亦需要加強對政府官員在政策解說和溝通技巧等的培訓。

 

政社合作共建善治城市

  有與會者建議,政府在處理危機以至日常的施政工作中,均應充分弘揚澳門長年“政社合作"的傳統,借助民間力量,例如透過社團及其他民間機構的網絡發佈信息、支援受影響人士等。政府和民間應因應各自所長合理區分服務邊界,積極吸納民間智慧,鼓勵共建,邁向善治。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新聞稿-照片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香港旺角暴亂 與會者籲強化教育法治 共同匡扶理性正道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香港旺角暴亂

與會者籲強化教育法治 共同匡扶理性正道

本中心日前舉行以“香港‘旺角暴亂’事件對澳門的啟示"為題的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者分別從法律、教育、青年、社會及輿論環境、政府施政等多個方面進行討論,並且普遍認同要保持澳門繁榮安定、預防類似以衝擊和暴力破壞社會穩定發展的事件發生。與會者認同,相關事件涉及社會廣大市民共同利益,任何人均不宜獨善其身或冷眼旁觀。與會者更表示,從自身做起,並推動各界攜手,認真思考,並以積極務實、與時俱進、更接地氣的工作,共同促進“一國兩制” 的全面、準確落實、促進廣大市民,尤其青年朋友的共建共享。

倡導理性對話  檢視完善法律  強化法治意識

有與會者表示,有關的激進暴力事件除了衝擊法治,組織者宣揚的“分離主義"企圖挑戰“一國兩制” ,實在損害廣大民眾的核心利益,對特區發展危害極大。此外,事件將無可避免地從經濟、社會、政治等各方面影響澳門,尤其影響澳門青年的價值觀,各界必須有高度的警覺性,並認真研究和共同推動如何促進社會的團結和對話,加強社會的凝聚和進步。與此同時,務必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識,填補法律漏洞,營造尊重法律、自覺守法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提升依法治澳的水平。

 提升青年思辨能力  與時俱進加強愛國教育

有與會者指出,新媒體的普及改變了市民獲得資訊的渠道和思考方式,建議政府、學校、專業團體、學術界等各方進一步形成合力,透過更創新、更接地氣的教育工具和方式,與時俱進地加強對澳門青少年愛國教育、公民教育,並且從理論、教材、技巧等方面更系統地支持教育及青年工作者,提升教師向學生講解及共同思辨社會事件的能力。

亦有與會者建議,除了要做好傳統的主流教育工作,各方亦應更積極地與青年、學生等正面討論各類社會問題,尤其是重大社會事件或爭議性問題等,避免青年受個別一面倒的資訊影響,以偏概全。此外,要共同建設更公平的社會環境,讓青年感到有向上流動的希望,並且加快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讓各專業的青年有更多就業和創業選擇,保持社會向前發展的活力。同時,要讓青年更多了解國家的發展,積極參與和內地的融合和國家建設中。

 營造健康社會氛圍  積極溝通改善施政

有與會者認為,澳門祥和穩定的社會環境得來不易,在環球經濟不穩下,訪澳遊客仍絡繹不絕、大量非博彩投資項目湧現等,均與澳門社會環境安定息息相關。政府在持續改善施政的同時,要不懈加強與社會的溝通互動,讓更多市民有獲得感、參與感;各界亦要在自身崗位盡好本份,並積極關心和參與公共事務,勇於建言發聲、據理力爭、匡扶正道,建立正確價值觀,營造既批判問題亦提出建議的氛圍,共同維護理性、健康的社會和輿論環境,共同達至善治。

L1040010

L1040052

發策中心時政沙龍談政府施政展望

因應特區政府即將發表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了專題時政沙龍,與會者圍繞澳門特區之制度建設、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經濟適度多元、政府民間互動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座談氣氛熱烈,與會者均各抒己見,以共同為特區未來一年的施政建言獻策。

本中心會長蕭志偉表示,現時社會經濟發展已出現新常態,面對著新機遇和挑戰,政府應更多推動民間為特區發展建言獻策,社會亦應主動理性地發表意見,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推動特區持續健康發展而共同努力。

有與會者建議,政府做好制度建設工作,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配套的制度和法律體系,實現依法決策、依法施政。另有與會者建議,政府應推動跨部門合作機制,提高整體治理能力。此外,可透過運用新媒體,加強與市民的互動溝通,持續優化各諮詢渠道,以回應市民訴求;有與會者建議加強公職人員隊伍的建設和管理,以充分發揮公務人員的積極性,形成勤政、廉潔、高效、公正的團隊。

有與會者指出,外部環境多變、內部經濟調整、剛性支出續增等因素,長遠來對政府財政將構成一定壓力,建議政府完善現有的財政儲備制度,採取穩健的投資態度;另有與會者表示,建議政府加大力度擴濶國際客源,同時推動零售業和酒店業發展以促進多元經濟,並加大扶持力度,以推動中小企在為多元產業發展作貢獻中自信地成長;有與會者也預計澳門未來旅客數目將會增加,建議政府可從區域合作角度作思考,做好口岸及旅遊路線的城市管理。

另有與會者則關注高等教育的情況,認為高等教育方面的配套法律過時,很大程度上窒礙了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同時提出需關注高校發展與澳門未來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問題,還建議推動官產學有機結合,以提升本澳產業發展質量。在基礎教育方面,有與會者建議政府宜結合本澳出生率的波段來制定長遠的教育規劃,且須重視青年培養,強化年青人對國家的認同,系統規劃公民教育;另有與會者建議,科學規劃本澳的人才培養工作,完善人才資料庫,以配合社會和產業的發展。

IMG_1690

本中心辦座談會評議立會選舉

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於九月中完成,為深入分析是次選舉的政治生態和相關情況,從而促進特區政制健康發展,本中心(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2013年9月17日舉辦了 “2013澳門立法會選舉評議與反思座談會”,邀請部份社會友好與該中心會員作互動交流。

座談會在選舉結束兩天後舉天。相當部份與會者認為這次選舉結果較令人意外,民聯會取得比大家預期更好的成績,共獲2萬6仟多票,一舉取得三席;而同心團隊和民主昌澳門團隊的得票則呈較大幅度的滑落,兩組第二候選人都未能進入議會;與此同時,作為傳統社團代表的同心和群力,兩組得票總數與上屆比對,合共減少了7仟多票等,都引起了與會者的較大討論。

有與會者認為,連取三席的民聯和取得兩席的澳粵同盟都主打民生和鄉緣,長期堅持深耕地區,細緻照護和服務民眾,累積支持度,加上打出鄉情牌,頗得人心,結果選情大好;相信在未來一段日子,兩個組別仍將會繼續保持較大的優勢。

有與會者則指出,傳統社團和民主派的選票分別有較大的下調,值得反思。這些團隊可能是受到既有定位的羈絆,影響了其前行和改革的步伐,也可能因社會經濟的轉型,基本支持者出現較大變化。然而預期暫時受挫團隊應會認真檢討和重整發展步伐,實行改革,在未來四年努力完成新老交替,在下一輪的競爭或會有新的表現。

在年青人參政議政方面,有與會者認為,今屆立法會選舉參選人有年輕化趨勢,各團隊的參選名單中,第二、第三位參選人都相對年青,當中部份更成功進入議會。此外,亦有年青人自行組團參選,雖然未能成功入圍,但首次參選已能爭取到一定的選票,顯示社會的接受程度較高,存在繼續發展的空間。

另有與會者指出,選舉前有較多評論認為,年青的首投族有可能影響今次選舉戰局,但從選後觀察分析,相當部份年青人對立法會選舉表現較冷漠,投票率亦較低,不少符合登記資格的年青人,甚至沒有進行選民登記。這現象與選前一少部分具有較高政治熱誠的年青人,持續活躍於互聯網社交網站的現象形成較大反差,顯示出現今年青人熱衷議政的可能只是局部表象,增強基礎教育範疇中較薄弱的公民教育內容是刻不容緩的。

綜觀整個選戰結果,與會者認為,未來的選戰已不可能只在選舉年開打,有志參選的團體必要憑多年的經營,結合適當的選戰部署,才有望突團而出。

有與會者則提出,今次選舉的白票、廢票不少,當中部份被解讀為是選民們以白票、廢票來表達個人對選舉活動和社會的不滿,這情況應予高度關注。選舉投票率的偏低,也超出了選前的預估,當中原因亦值得探討。

為推動對本屆立法會選舉的深層、客觀、多視角的思考和討論,本中心除舉辦上述座談會外,還將 “立法會選舉評議反思”作為新一期會刊《發展策略》的出版主題,歡迎會員及社會友好積極投稿,為推動澳門社會良性健康發展而共同出謀獻策。

 

DSC00312

 

DSC00316

 

 

 

 

2013首場”兩會專題”座談會會議摘錄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

“2013兩會專題” 座談會會議紀要

 

為推動對國家發展和社會事務的深層思考和討論,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下稱“本中心”)每年初均於“兩會”召開前後,分別舉行專題內部座談,邀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區全國政協代表、社會友好和本中心成員出席,以互動交流,共商國是。本年度首次“兩會專題”座談會於2013年1月17日晚上在本中心會議室舉行,與會者發言踴躍,提出了不少具啓發性的意見和建議,主要內容整理摘錄如下。

一.   關於推進“一國兩制”實踐。

胡錦濤主席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有與會者就如何進一步推進“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有效實踐提出了建議。

() 深化“一國兩制”理論及《基本法》宣傳教育。

有與會者認為,《基本法》作為“一國兩制”實踐的基石,過去在澳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普法、識法方面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然而,從近年同樣實踐“一國兩制”的香港在國民教育、國家認同等問題引起的社會爭議,以及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澳門政制發展諮詢所引發的社會討論中發現,港澳年青一代對“一國兩制”理論及《基本法》條文雖有認識,但對相關理論及條文的內涵、精髓及立法原意等,並未有深入、全面、準確的認識和理解,有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的教育宣傳工作。建議透過創新的宣傳模式,在原來普法的基礎上著重提升對上述文憲的深度理解,讓作為澳門未來推進“一國兩制”實踐重要力量的年青一代,對“一國兩制”及《基本法》有更全面而深入的認知,進而成為繼續宣傳普及的種子。此外,亦有與會者指出,香港現時的社會爭議跟年青人的“出路感”有關,雖然澳門目前經濟勢頭仍然良好,政府財政資源充裕,但建議各界吸取經驗,為澳門持續發展,以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共同思考,防微杜漸。

(2) 加強推廣“兩會”代表作用。

有與會者認為,現時澳門社會,尤其是年青一代對“兩會”代表工作情況的認知有所不足,建議加強“兩會”代表的產生、職責、工作情況等資訊的發佈,多作宣傳教育,提高年青一代對國家事務的認識和關注,加強澳門青少年對“兩會”代表所發揮的作用及工作情況的瞭解。

 

二.   關於提升國家軟實力。

我國近年著力提升國民人文素質,推動國家軟實力提高,十八大報告中更明確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多位與會者亦分別就國民素質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構建提出建議。

(1) 凝聚社會共識,構建核心價值觀。

有與會者指出,傳統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然而,現代文明及普世價值觀,對於文化強國建設亦十分重要。因此,有需要透過社會內部共同思考、互動討論、凝聚共識,構建以傳統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為核心,結合現代文明的價值理念,以作為我國向內、向外宣揚的“中國精神”。

(2) 提升人文素質,加強文化傳播。

有與會者認為,價值理念宣揚、文化素養提高,有助居民人文素質的提升,推動國家軟實力提高。而目前內地文化和價值理念傳導方式,較多側重於生硬的、口號式的傳統宣傳模式,居民不易接受。建議有關部門及地方政府,轉變宣導模式,讓居民更易於接收相關訊息。當中,新興網絡媒體應予善用。另有與會者建議考慮投放更多資源支持學校或民間機構等,由其從民間角度,以居民更易於接受的模式,推動相關宣導工作的開展。

(3) 完善學校治理制度,監督教育資源投放。

切實執行“依法治校”。有與會者指出,教育跟構建國家軟實力關係密不可分,教育部早前發出《全面推行依法治校綱要》通知,規定高等院校及中小學均須制定章程、依法治校,是體現十八大精神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重大舉措,讓人感受到教育部門對“以師生為本”方針的重視,有利於我國教育事業未來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然而,與會者認為,上述方針在全國範圍的落實執行過程中,仍存在落差,要有效落實“依法治校”,必須進一步加強學校管治中各個持份者的法治意識以及對“依法治校”理念的認知,確保“家長委員會”能分享治校權。此外,教育部門需切實履行監督權,確保“依法治校”得以落實。

監督資源投放到位。有與會者認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一環。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已提出教育投入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然而國家幅員遼闊,確保資源投放到位的監督仍有待加強。部份偏遠地區校舍、宿舍簡陋,基本教學設施不足,甚至出現學生自備桌椅上課的情況,相比於部份教育資源豐厚的地區,幹部公費開支大,教學大樓、辦公大樓建設豪華等,差距很大;更有部份省份高昂的“擇校費”問題屢禁不止,對學生求學擇校形成不公平現象。與會者建議教育部門加強監管,確保教育資源用得其所,並且建立標準,從嚴、從速落實評核機制,審視教育資源的投放及成果,真正解決貧困孩童接受教育的問題。

 

三.   關於推動澳門與內地進一步合作。

(1) 深化區域合作,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

澳門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被淘汰,就必須積極提升自身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適度多元,當中,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以擴大發展空間,優化自身條件,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與會者分別就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要加快發展的中醫藥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提出意見。

l   建設關於粵港澳先行先試中醫藥產業一體化的認證體系。有與會者指出,現時中醫藥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對澳門實現產業適度多元作用重大,但目前澳門中草藥及保健食品行業主要面臨幾個問題:一是粵港澳交流合作不足,未能整合三方優勢;二是澳門產品銷往內地、香港、台灣的註冊檢測標準不一,影響企業在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區發展以及研發的積極性;三是中醫藥的國際化標準有待確定。建議多地共同協定、共同深化中醫藥發展的相關指標、生物科研、註冊管理、臨床試驗和產業發展,設立綠色通道,簡化港澳台中醫藥產品進入內地的審批手續,並於橫琴成立“兩岸四地中醫藥合作中心”,逐步研究建立既符合國際認證、又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標準。

l   爭取澳門製作影片享受國產片待遇。有與會者提到,澳門推進文化創意產發展的進度未如理想,社會信心不足,目前能進入內地市場的澳門電影作品寥寥可數。而且,澳門已回歸祖國多年,但澳門影片進入內地仍被視為進口影片,待遇與國產片差異巨大,打擊製作意慾,大大增加投資者承受的風險,不利行業發展。建議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中央政府提供實質政策及配套措施支持,並給予澳門製作影片享有國產片的待遇,真正推動澳門電影行業發展。

(2) 發揮“葡語國家人民幣結算平臺”作用。

近年澳門經濟發展迅速,公共財政儲備日益豐厚,但投資回報率偏低,受制於人民銀行對人民幣的額度限制,特區政府未能進一步優化投資組合。隨著內地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未來進一步開放和擴大,預示著內地在資本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進入新的階段,有與會者建議進一步放寬澳門的人民幣額度,除有助優化澳門特區政府的投資組合結構、提升回報率,更能發揮自身的平臺作用和市場聯繫,結合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有關在澳門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方針,深化早前提出的“葡語國家人民幣結算平臺”等方面的工作,為國家資本市場開放作出貢獻。

(3) 完善通關便利及交通配套設施。

隨著區域融合、同城化發展日趨成熟,廣珠城軌開通、港珠澳大橋和粵澳跨境新通道建設如火如荼,未來澳門與內地在人流、物流來往將更加緊密,有與會者建議加快提升通關的便利化程度,優化橫琴、拱北口岸的硬體建設和人流管理安排;此外,建議完善內地軌道交通的售票系統、乘客管理、站台安全設施、餐飲服務、列車轉乘服務、站內通訊等軟硬體建設,以應付日漸龐大的客流。

(4) 研究兩地社會保障體系互通機制。

有與會者指出,區域融合下,澳門與內地人員流動機會大大提高,預計內地人員赴澳投資、就業以及澳門居民回內地養老情況愈趨普遍,建議兩地開展社會保障體系創新,研究養老帳戶、社會保障制度、醫療制度等的互通性及可攜性,將可有助推動兩地融合。

 

四.   關於規範社會信息管理。

(1) 完善網絡管理,遏犯罪保私穩。

有與會者指出,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互聯網和手機移動網絡成為新興的輿論空間。但互聯網信息真假難辨,近年網絡欺詐、造謠、洩露私隱、誹謗等時有發生,認同全國人大常委會2012年底通過的《關于加強網絡資訊保護的決定》,實施“後台實名制”,規範網絡秩序,依法打擊犯罪,塑造“負責任使用互聯網”的風氣。然而,近年網絡監督、網絡反腐亦成為社會監察政府的重要手段,建議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於理性討論,提出監督、批評意見、舉報犯罪等行為的群衆予以切實保護,甚至主動作出鼓勵,創造健康、開放的輿論空間及氛圍。倘出現濫用職權、報復等行為,必須堅決查處,以實際工作的成果,持之以恆地向社會展示決心,消除公眾對《決定》成為變相加強相關管制工具的疑慮,加強社會對政府的信任。

(2) 加強信息透明,主動疏導釋疑。

有與會者指出,民眾對國家政策、各地情況了解有限,新媒體、互聯網逐步成為主要的認知管道,因此也容易受到有心人的誤導及煽動。網絡資訊傳播不應堵截、也無法堵截。建議國家主動加強訊息透明和發佈,同時主動對社會疑慮和傳言進行疏導及解釋,以多種形式對國家政策以至敏感、具爭議性的社會事件,主動向青少年作全面、及時的解讀,以免影響國家對外形象,甚至影響社會、尤其港澳居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五.   其他關於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1) 加強食品安全監督。

有與會者關注到,現時內地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嚴重影響民眾對中國食品的信心,其中有幾個環節的問題尤其突出。該與會者指出,現時食品生產環節摻假嚴重,運輸及銷售環節監督體系不健全,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透明度不足,政府安全監管理念有待提升,而且食品安全監督權分散,多個部門多頭管理,權責不清。建議由源頭控制,嚴格監管生產環節對農藥和添加劑的銷售和使用,完善食品各個生產環節的流程監管體系,提升公眾對各項食品安全標準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並且設立食品安全管理局,統一職權管理。

(2) 推進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是中國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有與會者指出,上一輪大部制改革提出後,成效並不顯著,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也沒有顯著提高。建議加快推動大部制改革工作,調整整合部門間的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強向社會分權,減少出現職能重疊、權責不清、權力過於集中等情況;此外,大部制改革牽涉權力和利益的調整,希望政府拿出更大的改革勇氣和魄力,社會亦要給予支持共同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好,才能更有效推動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

 

六.   其他意見

除上述意見外,與會者還分別就澳門企業在內地投資的流程及管理辦法、人才就業、城鄉貧富差距、普法教育、漢語教育、人口政策、政治體制改革等多個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IMG_7190

 

IMG_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