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刊登於 2018.10.17 澳門日報 第B01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為主題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人士普遍肯定特區政府在颱風“山竹”襲澳期間一系列的應對工作,並就提升管治能力、優化合作機制、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完善基礎建設等多方面提出建議,為本澳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0.17 澳門日報 第B01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為主題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人士普遍肯定特區政府在颱風“山竹”襲澳期間一系列的應對工作,並就提升管治能力、優化合作機制、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完善基礎建設等多方面提出建議,為本澳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9.05 澳門日報 第A02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會議以“特區防災減災工作”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完善協調機制、加強防災教育、優化信息發佈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6.17 澳門日報 第B07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會議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加快本澳落實發展定位、善用區域內要素流動契機、增強本澳青年獲得感、提升社會競爭力水平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言獻策,並作為7月舉行本中心2018年“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的預熱活動。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5.19 澳門日報 第A06版:澳聞
因應近年社會普遍關注政府部門運用公共資源的合理性,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辦“優化審計工作,提升施政效益”時政沙龍座談會,並邀請澳門審計長何永安先生與多名審計署人員出席會議,向中心會員及社會人士講解審計工作,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優化審計工作以提升政府施政效能。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早前舉行以“2018年度《施政報告》評議”為主題的沙龍座談會,就明年度《施政報告》進行討論,為完善特區政府施政工作、落實特區發展規劃目標建言獻策。
有與會者認為,2018年將是落實特區首個五年發展規劃的第三年,特區政府每年的施政工作既以《五年發展規劃》為藍本,應在《施政報告》中更詳細交代過去一年有關規劃的落實情況、具體提出未來一年將要落實的規劃內容,讓社會有一個比較清晰明確的發展方向,共同努力逐步實現特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願景。
官員問責長期以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到,將檢討官員問責制,規範行政、政治、法律、道德四大問責規定,健全問責的配套制度,與會者對此表示認同,並期望特區政府積極推進有關工作,回應市民對完善官員問責機制的殷切期待。此外,亦有與會者建議官員的薪酬調整應與績效評核掛鈎,確保權責對等,提升管治威信。
有與會者認為,特區政府應加強公共部門的服務意識,推進落實各項便民措施,特別是與經濟民生相關的跨部門程序,應持續優化,推進信息共享、完善一站式服務,帶給居民更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
另外,有與會者指出,目前澳門的人力資源市場面對兩難局面。一方面存在普遍的人資短缺問題,但另一方面,某些專業範疇的本地人才卻缺乏發展機會。與會者建議特區政府在大力培養本地人才的同時,更要實事求是、有針對性地輸入澳門所缺乏的專才,補足缺口;對於缺乏發展機會的本地人才,政府亦應主動制造機會協助他們“走出去”、一展抱負。
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到,將重點統籌推出“青年國情考察計劃”、“青年灣區創業創新計劃”和“青年志願扶貧計劃”,與會者認為特區政府較以往更重視青年培養,相信有關計劃可有助青年人才加深對國家的認識、增加個人閱歷。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為澳門青年造就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區政府應及早出台相關的政策措施,助力澳門青年抓緊機遇成就夢想。
有與會者表示,澳門的社會經濟經過回歸以來十八年的轉變和發展,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特區政府與民共享發展成果正當其時,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優化各項惠民措施、加大公共房屋供應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可見政府對於改善民生的重視。面對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形勢,與會者更期望特區政府能及早明確自身定位、探索有效的發展路徑,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本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邀請中心會員一同探討特區政府正進行公眾諮詢的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的設立,分別就其設立的法理基礎、職能架構、工作成效、人員配置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
有與會者表示,本次諮詢的內容與《澳門基本法》的立法原意和條文息息相關,建議特區政府在普及推廣《澳門基本法》的同時,能夠進一步加強對相關條文的立法背景﹑原意作更深入的講解和教育,讓社會各界能更準確地認識,從而聚焦重點問題作出思考並提出意見,減少出現不必的爭論。
對於非政權性市政機構設立後的職能,有與會者認為︰一是應明確市政機構的從屬關係,建議政府藉這次機會,解決過往民署存在的職能不清問題,以提升機構運作效能;二是應明確規定市政諮詢委員會的權責,有利其發揮諮詢組織功能,避免出現諮詢“走過場”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回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向政府提供意見和建議;三是職能移轉方面,建議職能應基於優化流程﹑提升效能的前提下進行移轉。
有與會者亦指出,市政機構的設立應釐清三方面邊界:一是市政機構與政府部門的邊界,即明確委託市政機構提供哪些服務;二是市政機構與現時正承擔不少服務功能的社團的邊界;三是市政機構與性質類近的諮詢組織的邊界。要充分汲取過往的同類經驗,減少職能重叠,提升資源運用效益。
有與會者表示,如何保證市政機構的服務質量應是本次諮詢的重點,然而目前社會部份討論失焦。在政府強調績效評估下,無論市政管理委員會還是市政諮詢委員會,無論負責服務還是諮詢工作的,都要有機制﹑方法去保障委員的工作能夠真正“接地氣”,提供優質服務、解決民生問題,並應通過事後檢討、績效評估等方法以保證相關服務的質量。同時,諮詢委員要當好橋樑作用,既要向政府反映真實的民意訴求,亦能讓社會了解政策措施背後的思量和意義,讓政府能有效結合民意制定政策。
有與會者認為,諮詢文件對民署人員安排的著墨不多,建議政府明確具體地提出方案,確保現有工作人員的利益不受影響。此外,有與會者建議,行政長官在委任委員時,除了考慮有相關經驗和能力,亦應多考慮人員在文化、康樂、環境衛生方面的專業性,並且將交通、工務等的元素納入考慮,以更全面和系統地強化市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