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时政沙龙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防災減災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0.17 澳門日報 第B01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為主題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人士普遍肯定特區政府在颱風“山竹”襲澳期間一系列的應對工作,並就提升管治能力、優化合作機制、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完善基礎建設等多方面提出建議,為本澳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20181025001

提升管治能力 完善協調機制

  有與會者認為,無論是社會的發展還是災害的發生都對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區政府應對“山竹”的工作值得肯定,未來應不斷提升管治能力,特別是完善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從制度層面加強協作,並持續進行經驗總結,不斷優化工作方案,使預防和應對工作更加規範化、常態化,從而高效、有序地提升本澳防災減災的能力。有與會者表示,通過區域合作有助減少災害帶來的影響,建議政府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加強與鄰近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協調開展各方共贏的防災減災工作。

建立合作機制 匯聚社企力量

  有與會者表示,特區政府在“山竹”襲澳前主動聯繫民間社團,組織義工參與救災善後工作,有效地發揮了政社合力,值得讚許。為進一步做好有關工作,建議政府與社團建立恆常溝通機制,在災害發生前明確彼此分工,以便災後迅速開展善後工作。同時,政府亦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構建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機制,提高防災減災工作效率。
20181025002

加快落實防災基建 實現標本兼治

  有與會者指出“山竹”襲澳期間,內港、路環等低窪和沿岸地區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公共設施被毀,一些商戶損失仍然嚴重。故建議政府必須加快落實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的建設優化工作,從根本上緩解問題,並且研究在城市規劃、都市建築、樓宇設計等方面作出更前瞻性考慮,從多個方面提升城市的防災能力。

加強防災減災教育 提高居民意識

  有與會者認為,近年澳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正逐漸提高,建議特區政府應進一步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從小做起,向廣大居民宣傳防災減災的重要性,並就自然災害的應對制定一套具體指引,提升居民的意識和能力,藉此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81025003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特區防災減災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9.05 澳門日報 第A02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會議以“特區防災減災工作”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完善協調機制、加強防災教育、優化信息發佈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2018091001

完善協調機制 提升政府執行力

  有與會者認為,防災減災工作重在特區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以去年“天鴿”風災為例,風災後政府救災工作進展緩慢,部門協調效率偏低,部分地區長時間缺水缺電。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理順各部門之間的職能和權責,完善協調機制,提高自身執行力。有與會者表示,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需要區域間的協調,建議加強與鄰近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參考鄰近地區經驗完善防災減災的工作指引。
  有與會者表示,重大災害發生時,特區政府應主動組織社會各界和企業的力量,共同做好民防工作。建議特區政府統籌社企共同開展民防工作,通過建立互動交流平台,收集和發放災情信息,提升防災減災工作效率。

優化信息發佈機制 促進社企合作

  有與會者認為,災害發生時或會出現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言,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教育居民辨別信息的真偽性,引導居民從可靠的渠道獲取信息。去年“天鴿”風災期間,特區政府和民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一方面,政府未能及時發佈準確的信息;另一方面,民間流傳大量未經證實的消息,導致謠言“滿天飛”,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穩定。建議特區政府完善信息發佈機制,確保信息發佈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使居民能及時得知災情的準確信息,藉此杜絕一切不實的傳言。
  有與會者認為,居民選擇相信謠言是基於社會缺乏準確的官方信息,這突顯了特區政府及時發佈官方信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應通過優化信息發佈機制、增加信息發佈渠道,以有效遏止謠言的散佈。有與會者續指出,對於在災害發生期間發佈不實言論的人士,應就相關行為負上責任,引以為戒。

加強防災教育 提高民防意識

  有與會者指出,過去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自然災害的預防意識相對薄弱,發生重大災害時往往未能及時作出有效應對,釀成更嚴重的災害影響。建議特區政府對居民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宣導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鼓勵學校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加防災演習機會和次數,藉此提高廣大居民的民防意識,使防災減災逐漸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8091002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6.17 澳門日報 第B07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會議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加快本澳落實發展定位、善用區域內要素流動契機、增強本澳青年獲得感、提升社會競爭力水平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言獻策,並作為7月舉行本中心2018年“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的預熱活動。

促進各市強化協同發展  加快本澳落實發展定位

  有與會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均有自身“發展路徑”,與此同時,大灣區內涉及不同制度與跨越不同關稅區,為“九市二區”的共同發展、互聯互通增加不少難度,有待中央參與統籌協調、各方加強分工協作。對澳門而言,與會者建議應重視鞏固及優化原有產業優勢,加快落實自身發展定位,加快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精品城市,為旅客提供標準化的優質服務。
  有與會者表示,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應當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多項共同發展議題予以重視,建議構建粵港澳三地政府的常設溝通和協作機制。

正確聚焦人才流動契機  引專才惠民生促發展

  有與會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目標是實現區域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自由流動,當中,人才的自由流動尤其值得關注。有與會者認為,澳門應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做好基礎配套工作,按照實際需求,有管理、具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吸納人才﹑留住人才。
  有與會者指出,社會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人才的引進問題,建議應當重視思考如何吸納有助引領本地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同時有利協助培養本地人才提升水平的專才。只有實事求是的人才政策,才有助為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吸收新興技術與經驗,為澳門居民營造更好的個人和事業發展環境,為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更多力量。

深化解決國民待遇問題  提高本澳青年獲得感

  有與會者反映,長期以來,澳門居民難以在內地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對“融入”的意願和印象。以購買高鐵車票為例,“排隊取票”﹑“排隊購票”問題困擾澳門居民多年,雖然近年情況有所改善,但便利程度仍有提升空間。
  有與會者認為,在當前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展中存在不少細節性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前提下,沒有足夠的誘因令本地更多青年人主動離開本地相對安逸的競爭環境、積極投身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建議特區政府重視有關問題,通過提高青年獲得感鼓勵他們走出舒適圈,拓展新發展空間,實現新作為。

提升自身競爭力水平  緊握灣區重大發展機遇

  有與會者認為,在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下,本地居民應牢牢把握這份重大的歷史機遇,主動調整心態,努力裝備自己,不斷提升個人競爭力,積極投身到大灣區建設中探索更廣闊的發展可能性。
  有與會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台能夠更好引領粵港澳三地合作發展,期待相關規劃儘快出台。在規劃出台前,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做好充分準備,了解大灣區所需,發揮澳門所長,拓展區域合作發展新空間。
20180604012018060403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審計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5.19 澳門日報 第A06版:澳聞

因應近年社會普遍關注政府部門運用公共資源的合理性,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辦“優化審計工作,提升施政效益”時政沙龍座談會,並邀請澳門審計長何永安先生與多名審計署人員出席會議,向中心會員及社會人士講解審計工作,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優化審計工作以提升政府施政效能。

《澳門基本法》確立審計部門地位

  審計長指出,自澳門回歸祖國後,根據《澳門基本法》第六十條規定,澳門設立審計署,審計長獨立工作,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審計部門的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審計長續指出,雖然《澳門基本法》中設立審計署獨立工作,但所有審計報告均是公開發佈,歡迎市民大眾查閱並提出建議。
  有與會者認為,相關法律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重要職責,與此同時,澳門市民也應主動了解審計署的工作,履行公民義務,與審計署共同監督公共資源的運用情況,藉此進一步提升政府施政效益。審計監督既是現代管理的需求,也是公共部門對公眾負責任的表現,其最終目的是透過審計工作推動更好的公共管治。

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

  審計長表示,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自成立以來始終堅守法治的原則,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監督公共部門及機構在執行職務的過程中運用公帑和公共資源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選擇審計對象方面,審計署以相對公平的原則,因應帳目中資源運用的情況和社會受關注的程度,綜合各方因素來決定審計對象,強調審計工作不會針對個人。有與會者認為,審計署應加強跟進被監督公共部門及機構的改善工作,讓審計報告中的建議能夠產生作用,進一步優化部門的行政效能。

樹立正確審計理念

  有與會者認為,公共部門和機構要以良好的心態看待審計工作,積極配合審計工作的開展,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能夠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根據審計報告建議優化相關工作;另一方面能夠加強內部監督機制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藉此更好地服務澳門市民。
  審計長強調,審計署一貫堅守法治原則,在依法以及尊重部門的情況下按照現行的法律開展各項審計工作。同時,審計署亦會推動公共部門和機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特區政府運作的成本效益和管治效率,確保公帑得到妥善運用,使公帑的運用更清晰及透明。
20180430012018043002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明年施政報告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早前舉行以“2018年度《施政報告》評議”為主題的沙龍座談會,就明年度《施政報告》進行討論,為完善特區政府施政工作、落實特區發展規劃目標建言獻策。

有與會者認為,2018年將是落實特區首個五年發展規劃的第三年,特區政府每年的施政工作既以《五年發展規劃》為藍本,應在《施政報告》中更詳細交代過去一年有關規劃的落實情況、具體提出未來一年將要落實的規劃內容,讓社會有一個比較清晰明確的發展方向,共同努力逐步實現特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願景。

20171115

完善官員問責    提升服務水平

官員問責長期以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到,將檢討官員問責制,規範行政、政治、法律、道德四大問責規定,健全問責的配套制度,與會者對此表示認同,並期望特區政府積極推進有關工作,回應市民對完善官員問責機制的殷切期待。此外,亦有與會者建議官員的薪酬調整應與績效評核掛鈎,確保權責對等,提升管治威信。

有與會者認為,特區政府應加強公共部門的服務意識,推進落實各項便民措施,特別是與經濟民生相關的跨部門程序,應持續優化,推進信息共享、完善一站式服務,帶給居民更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

應對人資難題    助力青年發展

另外,有與會者指出,目前澳門的人力資源市場面對兩難局面。一方面存在普遍的人資短缺問題,但另一方面,某些專業範疇的本地人才卻缺乏發展機會。與會者建議特區政府在大力培養本地人才的同時,更要實事求是、有針對性地輸入澳門所缺乏的專才,補足缺口;對於缺乏發展機會的本地人才,政府亦應主動制造機會協助他們“走出去”、一展抱負。

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到,將重點統籌推出“青年國情考察計劃”、“青年灣區創業創新計劃”和“青年志願扶貧計劃”,與會者認為特區政府較以往更重視青年培養,相信有關計劃可有助青年人才加深對國家的認識、增加個人閱歷。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為澳門青年造就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區政府應及早出台相關的政策措施,助力澳門青年抓緊機遇成就夢想。

持續發展經濟    與民共享成果

有與會者表示,澳門的社會經濟經過回歸以來十八年的轉變和發展,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特區政府與民共享發展成果正當其時,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優化各項惠民措施、加大公共房屋供應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可見政府對於改善民生的重視。面對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形勢,與會者更期望特區政府能及早明確自身定位、探索有效的發展路徑,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非政權性市政機構

本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邀請中心會員一同探討特區政府正進行公眾諮詢的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的設立,分別就其設立的法理基礎、職能架構、工作成效、人員配置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

新聞稿照片-定

加強《澳門基本法》的深化推廣

有與會者表示,本次諮詢的內容與《澳門基本法》的立法原意和條文息息相關,建議特區政府在普及推廣《澳門基本法》的同時,能夠進一步加強對相關條文的立法背景﹑原意作更深入的講解和教育,讓社會各界能更準確地認識,從而聚焦重點問題作出思考並提出意見,減少出現不必的爭論。

明確市政機構職能權責

對於非政權性市政機構設立後的職能,有與會者認為︰一是應明確市政機構的從屬關係,建議政府藉這次機會,解決過往民署存在的職能不清問題,以提升機構運作效能;二是應明確規定市政諮詢委員會的權責,有利其發揮諮詢組織功能,避免出現諮詢“走過場”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回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向政府提供意見和建議;三是職能移轉方面,建議職能應基於優化流程﹑提升效能的前提下進行移轉。

有與會者亦指出,市政機構的設立應釐清三方面邊界:一是市政機構與政府部門的邊界,即明確委託市政機構提供哪些服務;二是市政機構與現時正承擔不少服務功能的社團的邊界;三是市政機構與性質類近的諮詢組織的邊界。要充分汲取過往的同類經驗,減少職能重叠,提升資源運用效益。

確保市政機構服務質量

有與會者表示,如何保證市政機構的服務質量應是本次諮詢的重點,然而目前社會部份討論失焦。在政府強調績效評估下,無論市政管理委員會還是市政諮詢委員會,無論負責服務還是諮詢工作的,都要有機制﹑方法去保障委員的工作能夠真正“接地氣”,提供優質服務、解決民生問題,並應通過事後檢討、績效評估等方法以保證相關服務的質量。同時,諮詢委員要當好橋樑作用,既要向政府反映真實的民意訴求,亦能讓社會了解政策措施背後的思量和意義,讓政府能有效結合民意制定政策。

關注民署人員過渡安排

有與會者認為,諮詢文件對民署人員安排的著墨不多,建議政府明確具體地提出方案,確保現有工作人員的利益不受影響。此外,有與會者建議,行政長官在委任委員時,除了考慮有相關經驗和能力,亦應多考慮人員在文化、康樂、環境衛生方面的專業性,並且將交通、工務等的元素納入考慮,以更全面和系統地強化市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