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劉藝良倡調升內地客免稅額

本文整理自 2024.03.10 澳門日報A04

支持大灣區發展免稅經濟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發策中心副會長劉藝良分別就關於“適度提升由港澳進境的內地旅客免稅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免稅經濟”提出兩份建議。

常往返放行必需品

劉藝良表示,近年來港澳兩地對於適度提升內地旅客免稅額的呼聲較大,迫切需要中央支援予以適度調升。

他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建議中央有關部門基於港澳社會的普遍訴求,予以深入研究其可行性,在綜合“一國兩制”優越性、世貿組織規則、回應港澳社會期盼、減少對內地市場影響等問題基礎上,可適當提升經港澳進境的內地居民旅客免稅額度。

二是如有實施必要,可將群體現定於持《內地居民往來港澳通行證》依法往來港澳短期旅遊的內地旅客,而持有中國護照的內地居民繼續按照當前的查驗標準。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中國籍旅客進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規定》已經明確,對短期內多次來往香港、澳門地區的旅客和經常出入境人員以及邊境地區居民,海關只放行其旅途必需物品。這將有利於避免短期多次來往港澳旅客攜帶大量免稅品進境可能發生的衝擊和擾亂內地市場的風險。

穗深珠納試點城市

此外,劉藝良亦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免稅經濟提出建議,一是發展免稅新業態新模式,探索完善市內免稅政策。希望大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充分發揮自貿區平台優勢,將珠海、廣州、深圳納入新型市內免稅政策試點城市,特別是可優先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充分發揮“分線管理”優勢,率先先行先試。

放寬市場准入門檻

二是優化免稅商品結構,促進免稅業務與有稅業務融合發展。三是優化口岸免稅店佈局,推動口岸免稅購物便利化。建議在風險可控、便利可行的原則下,調整免稅重點經營品種的進口准入條件,適當降低門檻。四是放寬市場准入門檻,做大做強大灣區免稅經營實體。建議准許香港、澳門有實力的龍頭企業與大灣區企業合作建設免稅零售管道。五是支持以橫琴為試點提升離境退稅便利化程度,推動國有商品進入免稅退稅零售管道。

陳明金促開發大橋一網通APP

本文整理自 2024.03.10 澳門日報A10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發策中心基金委員會主席陳明金關注“澳車北上”政策實施後,港珠澳大橋在高峰期的塞車問題。

查閱跨境口岸訊息

陳明金表示,自從“澳車北上”政策實施,大橋通關需求增加,每逢節假日等高峰期便出現塞車問題。港珠澳大橋牽涉多個管理部門,單是旅客和車輛通關驗放,已經涉及三地的邊檢和海關人員,建議三地的大橋相關部門經常溝通,加強交流和訊息互通,遇高峰及節假日及時調配人手和加開查驗櫃枱,縮短駕駛者和旅客的等候時間。

他稱,現時港珠澳三地的口岸通關即時影像,需要用不同的手機應用程式瀏覽,預約“澳車北上”又要透過專門的手機程式,十分不方便。建議港珠澳三地可聯合推出大橋一網通手機應用程式、微信小程序,或在原來的應用程式上加入可查閱跨境口岸訊息或視訊的功能;通往大橋的重點車道和堵塞黑點加裝更多視像鏡頭,讓駕駛者和旅客可在出行前網上查閱路況,錯峰出行,避免堵塞。並建議珠海方面檢討節假日通關情況,合理規劃汽車接客區,優化人、車驗放流程和配套做法,使通關更暢順。

此外,小車查驗通道數量少、空間狹窄、容易造成堵塞,駕駛者往往行駛至此處,才發現嚴重塞車,卻已經進退兩難。建議更合理使用空間,開放更多車道,同時設立退車車道讓駕駛者選擇高峰時取消行程可及時返程。

呂開顏:推動“新質生產力”注重人才培養

本文整理自 2024.03.09 澳廣視 新聞

(澳門電台消息)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呂開顏認為,科技創新是構成“新質生產力”最重要基本前提,隨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普及,AI亦成為勞動者,當中需重視生產要素,調節、構建勞動市場;澳門目前要繼續保持市場高度開放,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在推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將“人”和新的生產要素更好結合。

何敬麟倡南沙深水港與澳琴聯動

​本文整理自 2024.03.09 澳門日報A04

推動營商環境與“澳門製造”高質量發展

廣州南沙深水港與澳門橫琴的聯動升級已成為區域合作的新焦點,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發策中心副會長何敬麟提出“關於支持南沙深水港與澳門橫琴聯動,促進澳門產業及營商環境發展”的建議,推動澳門產業結構創新、澳門營商環境與“澳門製造”高質量發展。

促跨關區協同監管

對此,何敬麟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優化頂層設計,提升澳門營商環境,建議促進澳門製造條件,完善通關配套系統(南沙——澳門——橫琴),加強跨關區協同監管,促進供澳門農產品食品及進出口產品便利通關。並建議原料從南沙碼頭提貨後,直運進南沙港(口岸)或橫琴保稅區視同保稅。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升澳門中小企業發展,善用CEPA安排及澳門製造,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帶來的機遇。在特定專案上,持續擴大免除CEPA原產地規則中三成附加價值比重的規定,或者重點通過產業供應鏈“白名單”讓部分澳門中小企業能獲得優先進入市場的便利。

三是CEPA零關稅安排“澳門製造”,在CEPA下,目前內地對港、澳服務業開放部門達一百五十三個,讓澳門在南沙港設立“中葡園區”或“澳門製造產業園”保稅區,促使澳門有機會銜接廣東及南沙的製造業。

建國際商協集聚區

另外,何敬麟就“關於在廣州南沙打造國際商協會集聚區”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支持南沙率先開展國際商協會落地登記改革試點,開展港澳和國際商協會在南沙簡化申請登記、建立綜合監管機制方面的綜合改革試點,盡快開闢出港澳和國際商協會在廣州南沙登記註冊、港澳及海外人士擔任商協會法人的綠色通道,為粵港澳合作在廣州南沙打造國際商協會集聚區創造有利條件。

二是在國際商協會註冊落地方面給予南沙更大自主權,建議公安部、民政部等相關部委授權廣州南沙單獨審核批准具有“大灣區”“華南”“粵港澳”等名稱的港澳和國際商協會。

三是加大對南沙配置國際資源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在廣州南沙盡快落地。

四是探索南沙走近國際舞台,允許南沙作為大灣區“境外協商會”服務的創新試點城市。

施家倫:澳琴攜手建世旅超級目的地

本文整理自 2024.03.09 澳門日報A04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提出要高水平建設國際旅遊休閒島,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會議展覽等旅遊產業,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發策中心副監事長施家倫建議“支持橫琴澳門攜手打造世界旅遊超級目的地”,促進珠海、橫琴、澳門深化文化旅遊資源合作和規則銜接。

低空經濟立體旅遊

施家倫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建議中央宣傳部、國家電影局結合澳門“一基地”建設的發展定位,以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為契機,加大對澳門國際電影節的指導和支持,推動粵澳以“一會展兩地”的形式協同舉辦“琴澳國際影展”。

二是建議中宣部在橫琴設立電競遊戲審批改革試點,推動國家電子競技行業協會以“一賽兩地”形式在橫琴和澳門舉辦電競賽事品牌活動。

三是建議放寬CEPA服務業條款中有關演藝團體和機構外資最高佔比比例,優化簡化目前台灣地區及國外演藝人員入境經營性演出的審批流程,進一步下放審批權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四是建議開展在黃茅島、大小烈島、東澳島打造國際郵輪港可行性論證,將國際郵輪港的建設納入國家及地方相關規劃,支持珠澳、琴澳發展無人駕駛體系和低空經濟,打造立體化、多元化旅遊產品供給體系。

支持離島免稅政策

另外,深合區正式“封關”運行,“分線管理”稅收及其監管措施同步實施,施家倫提出“關於支持橫琴打造國際免稅島”。他建議支持深合區內貨物銷售給個人時免徵流轉稅(國內環節增值稅、消費稅),進一步延伸“食住行遊購娛”消費鏈條,支持深合區提振人氣和商業氛圍,並啟動目前大量閒置的商業綜合體專案。

建議支持深合區實行離島免稅政策,提升國內外知名企業在橫琴設立品牌首店、旗艦店的吸引力,進一步發揮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的引領帶動作用,構建起高品質消費品交易產業生態,推動橫琴打造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高品質消費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探索建立內地高頻往返港澳白名單制度

本文整理自 2024.03.09 南方日報GD TODAY

“粵港澳大灣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做好互聯互通。”2024年全國兩會正在召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接受GDToday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自己帶來了關於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往來機制的建議,也關注到橫琴封關後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希望能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港澳地區加速融入大灣區,粵港澳三地人員往來更加密切,如果能讓大家出行更加便利,也有助於相互交流、人才流通。”抱著這樣的想法,蕭志偉建議進一步優化內地人員往來港澳簽注政策,包括逐步擴大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的適用範圍、加強對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的指導和宣傳。蕭志偉還提出,可以探索建立內地高頻往返港澳白名單制度,審核確定一批內地高頻往返港澳的各方工作人員,參照港澳人才簽注制度有關規定,先在大灣區城市進行試點,經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依法審批,獲發有期限的簽注,在簽注有效期內多次往來港澳地區,並規定在港澳停留日數,以進一步簡化、優化往來港澳的簽注申辦手續。

隨著3月1日橫琴正式封關,澳琴一體化走上新台階。蕭志偉認為,橫琴封關為跨境電商等行業帶來發展機遇,而要落實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就必須加快拓展橫琴口岸的功能。他建議通過先試先行將肉類、海鮮及快遞等包括日常生活商品便捷進入橫琴,一線實現琴澳互通,設立進境指定口岸做到先有後優,強化口岸配套建設。同時,在橫琴成立跨境電商、生鮮凍品、快件等進出口綜合性查驗場所,明確合作區內及過境跨境電商貨物海關監督辦法,最大程度節省澳門跨境貿易貨物因繞道港珠澳大橋清關而增加的物流成本,有力促進澳門航空運輸業、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便於澳門企業就近清關,保證進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貨物的及時性、優先性。此外,橫琴口岸還可以參照其他保稅倉監管模式,透過電子資料轉換實現“一單兩報”,滿足向中國內地海關及澳門海關的雙向申報程式,最終實現“一體化申報”。

“此外,大灣區強化城市數字化治理,創新治理模式,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蕭志偉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對大灣區區域數字管理體系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履行制定政策、規劃、統籌、協調、監督、評估等職能,從體制上消除韌性安全城市建設“碎片化”問題,將經濟、環境及公共基礎建設放在大灣區數字系統中,並以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思維強化城市風險防禦機制需要。同時積極探索創新管理體制和社會治理模式,加快制定完善社會治理現代化急需的法律法規、研究大灣區公共部門可限度存取及利用資料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