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蕭志偉:多領域融灣區需高效配合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1.16 澳門日報 第B05版:澳聞

20181116001

  施政報告“穩中求進”並不保守

  蕭志偉:多領域融灣區需高效配合

  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表示,雖已屆行政長官任期的最後一年,明年度施政報告呈現“穩中求進”的主軸並不保守,除了改善民生問題,多個領域涵蓋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讓居民透過生活方方面面了解到大灣區與自己息息相關,並且可以從中受惠,以期獲社會支持共同推進。當有了社會共識後,便需要高效制度、行政效率配合推進。

  蕭志偉表示,明年施政報告有與過去相同的部分,務實推進改善民生問題,包括交通、輕軌、住房,以至社會福利保障。

  最後一年仍積極

  明年是行政長官最後一年任期,一般施政作風會偏向保守,但施政報告呈現“積極有為”。由於適逢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亦強調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的定位,在這兩大新元素下,明年施政報告主軸突顯了“穩中求進”。在澳門經濟保持穩定發展,為改善民生福利提供經濟條件。但為了長遠發展,以持續發展觀思考未來,明年施政報告除了“穩”亦求“進”。

  今次施政報告在多個領域包括教育、青年工作、養老、醫療、社會福利等透過成立小組等不同方式融入大灣區,讓社會明白推動大灣區與每位市民息息相關。例如,一直以來政府很多福利政策需要留澳一百八十三天才能享用,即強調需要在澳生活。但當社會福利、社會援助可以延伸到跨區城市,有助居民未來退休時亦更願意融入大灣區。

  與此同時,大灣區涉及三種制度,同時衍生的障礙,除了由中央以至三地政府引領推動,同時亦需要取得社會支持。若市民認為大灣區與自身無關,對推動的熱誠可能打折扣。當大家取得共識支持,為法律修訂、政策出台創造有利環境。

  高效推動融灣區

  蕭志偉指出,內地是高效推動的模式,目前大灣區現已進入快車道,全速推動,當社會樂意融入大灣區,需要解放思維,提升行政效率配合。畢竟如今很多環節已加入科技等元素,若原有思考模式稍作優化,未必適合現今時代需要。

  故在施政報告提出“研究與大灣區公務人員學習、交流”,過去公務人員一直有出外交流,但今次寫在施政報告包含了要做好這方面工作的意思,以加強應對問題。

  畢竟若不以高效模式推動,要清除灣區障礙要花很長時間才做出成效,故外界不是對灣區成效存疑,但關注能否起到高效作用。

  此外,特區政府提出五年規劃,因應大灣區的新變化,在五年規劃中是否需要作調整配合,值得思考。

  今次施政報告,總的來說體現了政府政策施行的延續性。

發策中心時政沙龍談政府施政展望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1.06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因應特區政府即將發表新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了專題時政沙龍,與會者均各抒己見,內容主要圍繞政府總體施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為特區未來一年的施政建言獻策。

20181107001

總結“一國兩制"實踐經驗,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有與會者指出,明年將迎來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特區政府既要檢視過去施政工作落實情況,在新一年度的施政工作中揚長補短,提高施政的水準;同時,亦應聯同社會各界,共同全面總結澳門特區成立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和發展經驗,說好澳門故事,在鞏固發展基礎的同時,為制定未來發展策略提供參考,為迎接下一階段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推動產學研結合,把握大灣區機遇

  有與會者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澳門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其中,並為大灣區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一方面政府應從政策層面,着力推動和鼓勵居民以更開放的思維,裝備自己;另一方面,居民和企業亦應自強不息,積極創新,主動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投身大灣區建設。
  有與會者認為,創新科技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政府應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助力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同時,為促進居民更好融入大灣區的生活和就業發展,建議政府主動整合大灣區各類信息資源,構建平台和渠道,便利居民了解相關資訊。

明確人才培育路徑,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有與會者指出,政府應更充分地整合資源,深化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明確人才需求的清單,明確人才培育路徑,全力構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同時,政府應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為本澳院校師生提供更舒適的教育環境和更豐富的教育資源。
  在加強青少年的培養工作方面,政府應加緊推進,推動學生深入認識和學習祖國與其他“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歷史傳統和現代文化。有與會者亦提出,可考慮為在職教師開展更多境外進修計劃,藉此擴闊教師國際視野,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助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提質。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防災減災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0.17 澳門日報 第B01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為主題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人士普遍肯定特區政府在颱風“山竹”襲澳期間一系列的應對工作,並就提升管治能力、優化合作機制、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完善基礎建設等多方面提出建議,為本澳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20181025001

提升管治能力 完善協調機制

  有與會者認為,無論是社會的發展還是災害的發生都對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區政府應對“山竹”的工作值得肯定,未來應不斷提升管治能力,特別是完善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從制度層面加強協作,並持續進行經驗總結,不斷優化工作方案,使預防和應對工作更加規範化、常態化,從而高效、有序地提升本澳防災減災的能力。有與會者表示,通過區域合作有助減少災害帶來的影響,建議政府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加強與鄰近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協調開展各方共贏的防災減災工作。

建立合作機制 匯聚社企力量

  有與會者表示,特區政府在“山竹”襲澳前主動聯繫民間社團,組織義工參與救災善後工作,有效地發揮了政社合力,值得讚許。為進一步做好有關工作,建議政府與社團建立恆常溝通機制,在災害發生前明確彼此分工,以便災後迅速開展善後工作。同時,政府亦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構建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機制,提高防災減災工作效率。
20181025002

加快落實防災基建 實現標本兼治

  有與會者指出“山竹”襲澳期間,內港、路環等低窪和沿岸地區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公共設施被毀,一些商戶損失仍然嚴重。故建議政府必須加快落實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的建設優化工作,從根本上緩解問題,並且研究在城市規劃、都市建築、樓宇設計等方面作出更前瞻性考慮,從多個方面提升城市的防災能力。

加強防災減災教育 提高居民意識

  有與會者認為,近年澳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正逐漸提高,建議特區政府應進一步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從小做起,向廣大居民宣傳防災減災的重要性,並就自然災害的應對制定一套具體指引,提升居民的意識和能力,藉此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81025003
 

發策暑期實習育政研人才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9.25 澳門日報 第B05版:澳聞

隨着社會急速發展,澳門對於年輕一代的薪火相傳工作非常殷切,特區政府亦提出“人才建澳”的重要戰略。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秉持“融匯社會意見,以服務整體社會為己任”的宗旨,積極建言獻策,重視人才培養。為此,發策於一五年起開始舉辦暑期實習生計劃,不但希望將其過往在社團人才培養的政策建議具體落實,同時也致力探索一條訓練本地政策研究人才的道路。

師友伙伴研究政策

  二○一八暑期實習生計劃,已於本年七月至八月期間舉辦,在經過一系列的面試輪選後,共有十名分別就讀於本澳、內地、台灣及海外高校的澳門學生參與。實習內容主要包括撰寫研究報告、每日新聞輯錄、撰寫時事短評、課程培訓和參觀拜訪。其中,課程培訓內容涉及澳門基本法、智慧城市、區域發展、人才培養、文化保育及博彩業發展等議題。安排參觀拜訪中國銀行澳門分行,通過講座交流互動方式,加深實習生對於區塊鏈技術的了解。此外,實習計劃設有“師友伙伴”制度,每位實習生配對一位導師作為其師友伙伴,並在導師帶領下完成研究報告,引領實習生在學習態度和專業上的成長。今年研究報告主題涵蓋:澳門科技創新、醫療人力資源發展、中葡平台建設、灣區城市求學需求、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政策制訂及政治營銷策略等主題。
20180927001

深入思考社會問題

  本年實習生們對於是次實習有不同感想,就讀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李同學表示,除了能學習到自己專業範疇以外的知識,也令她產生了想要更加了解澳門、關心澳門的動力,年輕人主動參與社會建設的意識和心態,也是現在澳門十分需要的。來自清華大學社會學專業的岑同學認為,學習蒐集資料技巧、撰寫會議記錄,養成每日讀報的習慣,所有事情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需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來自台灣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陳同學表示,通過實習讓同學們不斷思考及正視社會問題的成因和影響,同時要盡公民義務,積極參與及監察公共事務,共同為建設澳門貢獻力量。
20180927002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新址啟用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自1997年成立,如今已過二十載。適逢中心成立二十週年,基於中心可持續發展之考慮,迎來新址啟用,以為更好地推動會務發展,應對社會發展之所需。

20180921001

        與此同時,新址啟用標誌着中心迎來嶄新的發展空間,穩步邁進新里程。

20180921002

        中心已於2018年09月17日(星期一)起正式遷往澳門慕拉士大馬路218-A澳門日報大廈19樓D座新址辦公,敬祈舊雨新知繼續支持與愛護,謝謝!

20180921003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特區防災減災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9.05 澳門日報 第A02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會議以“特區防災減災工作”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完善協調機制、加強防災教育、優化信息發佈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2018091001

完善協調機制 提升政府執行力

  有與會者認為,防災減災工作重在特區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以去年“天鴿”風災為例,風災後政府救災工作進展緩慢,部門協調效率偏低,部分地區長時間缺水缺電。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理順各部門之間的職能和權責,完善協調機制,提高自身執行力。有與會者表示,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需要區域間的協調,建議加強與鄰近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參考鄰近地區經驗完善防災減災的工作指引。
  有與會者表示,重大災害發生時,特區政府應主動組織社會各界和企業的力量,共同做好民防工作。建議特區政府統籌社企共同開展民防工作,通過建立互動交流平台,收集和發放災情信息,提升防災減災工作效率。

優化信息發佈機制 促進社企合作

  有與會者認為,災害發生時或會出現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言,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教育居民辨別信息的真偽性,引導居民從可靠的渠道獲取信息。去年“天鴿”風災期間,特區政府和民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一方面,政府未能及時發佈準確的信息;另一方面,民間流傳大量未經證實的消息,導致謠言“滿天飛”,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穩定。建議特區政府完善信息發佈機制,確保信息發佈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使居民能及時得知災情的準確信息,藉此杜絕一切不實的傳言。
  有與會者認為,居民選擇相信謠言是基於社會缺乏準確的官方信息,這突顯了特區政府及時發佈官方信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應通過優化信息發佈機制、增加信息發佈渠道,以有效遏止謠言的散佈。有與會者續指出,對於在災害發生期間發佈不實言論的人士,應就相關行為負上責任,引以為戒。

加強防災教育 提高民防意識

  有與會者指出,過去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自然災害的預防意識相對薄弱,發生重大災害時往往未能及時作出有效應對,釀成更嚴重的災害影響。建議特區政府對居民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宣導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鼓勵學校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加防災演習機會和次數,藉此提高廣大居民的民防意識,使防災減災逐漸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80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