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發展策略》12期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成立至今已六年,在首兩屆領導架構成員的帶領下,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透過課題研究、研討/座談活動、出版刊物、論文發表、外訪交流、對外合作及聯繫等多種形式,為推動澳門理性思考社會重大問題和未來發展路向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希望藉此推動澳門社會的健康發展。

發策中心舉行兩會座談會 期望各界共建實現中國夢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20日)舉行“2013兩會專題座談會”,由該中心的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維特會長和劉藝良副會長擔任主講嘉賓,向與會者介紹“兩會“情況,分享對熱點問題的看法,並與到會者作互動交流,座談氣氛熱烈。

座談會於該中心舉行。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副團長劉藝良介紹了“兩會“召開情況及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他表示,今年“兩會“人民期望值高,新代表多,會風改進,力求節約,務實從簡,民主活躍,代表全力履行職責,審議、表決報告體現了十八大精神和人民意願。

劉藝良亦指出,在監督政府和反腐倡廉方面,人大常委會設立了“詢問“制度,有權要求各部委官員列席解答疑問,亦加強了立法調研、執法檢查的職能,既體現了監督機制的創新,亦有助監督政府施政落實。他期望進一步推動利益申報制度,廢除過時法律,加大社會監督,實現依法行政、依法治國,推動各族人民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而奮鬥。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維特表示,今屆有三分之二的新代表,在民主制度的進步、對政府工作均提出了新要求。當中一些部門的領導得票較低,反映委員們實事求是,對部門工作確有要求。他亦指出,“ 大部制“改革體現了新班子的政治承擔和勇氣,符合社會轉變及民意要求,關鍵在於如何落實“地方事務地方化、社會事務社會化“。然而,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改革過程中,“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 故必然要更有勇氣作出推進、同時注意妥善處理各方利益,期望政府不斷加大工作透明度,將改革的理由、步伐多向社會解釋,營造氛圍,讓社會各界支持參與,共同監督推進。

他還提到,監督反腐,除執法和教育外,還必須健全法制,保障民眾媒體權益,保護實名舉報,推動監督工具現代化、信息化,透過多方協作,鼓勵人民、媒體依法、積極、負責任地作出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此外,他期望社會各界從大局出發,建設公義社會,實現教育公平、機會公平,讓人民能透過自身努力,去分享發展成果,實現向上流動。

座談會就如何理解和共圓“中國夢“、部門職能轉變、建設生態文明、進一步反貪反腐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互動討論,大家均期望國家能弘揚中國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與會者也高度重視中央對特區的期望,並認同特區須進一步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加強粵澳等區域合作,切實推進經濟適度多元進程,確保特區的可持續發展。

兩位代表總結時還著重指出,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所提出的許多建議,均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積極、迅速的回覆,期望社會各界持續關注國家事務,多為國家發展出謀獻策。

IMG_7556

IMG_7584

2013首場”兩會專題”座談會會議摘錄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

“2013兩會專題” 座談會會議紀要

 

為推動對國家發展和社會事務的深層思考和討論,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下稱“本中心”)每年初均於“兩會”召開前後,分別舉行專題內部座談,邀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區全國政協代表、社會友好和本中心成員出席,以互動交流,共商國是。本年度首次“兩會專題”座談會於2013年1月17日晚上在本中心會議室舉行,與會者發言踴躍,提出了不少具啓發性的意見和建議,主要內容整理摘錄如下。

一.   關於推進“一國兩制”實踐。

胡錦濤主席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有與會者就如何進一步推進“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有效實踐提出了建議。

() 深化“一國兩制”理論及《基本法》宣傳教育。

有與會者認為,《基本法》作為“一國兩制”實踐的基石,過去在澳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普法、識法方面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然而,從近年同樣實踐“一國兩制”的香港在國民教育、國家認同等問題引起的社會爭議,以及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澳門政制發展諮詢所引發的社會討論中發現,港澳年青一代對“一國兩制”理論及《基本法》條文雖有認識,但對相關理論及條文的內涵、精髓及立法原意等,並未有深入、全面、準確的認識和理解,有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的教育宣傳工作。建議透過創新的宣傳模式,在原來普法的基礎上著重提升對上述文憲的深度理解,讓作為澳門未來推進“一國兩制”實踐重要力量的年青一代,對“一國兩制”及《基本法》有更全面而深入的認知,進而成為繼續宣傳普及的種子。此外,亦有與會者指出,香港現時的社會爭議跟年青人的“出路感”有關,雖然澳門目前經濟勢頭仍然良好,政府財政資源充裕,但建議各界吸取經驗,為澳門持續發展,以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共同思考,防微杜漸。

(2) 加強推廣“兩會”代表作用。

有與會者認為,現時澳門社會,尤其是年青一代對“兩會”代表工作情況的認知有所不足,建議加強“兩會”代表的產生、職責、工作情況等資訊的發佈,多作宣傳教育,提高年青一代對國家事務的認識和關注,加強澳門青少年對“兩會”代表所發揮的作用及工作情況的瞭解。

 

二.   關於提升國家軟實力。

我國近年著力提升國民人文素質,推動國家軟實力提高,十八大報告中更明確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多位與會者亦分別就國民素質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構建提出建議。

(1) 凝聚社會共識,構建核心價值觀。

有與會者指出,傳統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然而,現代文明及普世價值觀,對於文化強國建設亦十分重要。因此,有需要透過社會內部共同思考、互動討論、凝聚共識,構建以傳統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為核心,結合現代文明的價值理念,以作為我國向內、向外宣揚的“中國精神”。

(2) 提升人文素質,加強文化傳播。

有與會者認為,價值理念宣揚、文化素養提高,有助居民人文素質的提升,推動國家軟實力提高。而目前內地文化和價值理念傳導方式,較多側重於生硬的、口號式的傳統宣傳模式,居民不易接受。建議有關部門及地方政府,轉變宣導模式,讓居民更易於接收相關訊息。當中,新興網絡媒體應予善用。另有與會者建議考慮投放更多資源支持學校或民間機構等,由其從民間角度,以居民更易於接受的模式,推動相關宣導工作的開展。

(3) 完善學校治理制度,監督教育資源投放。

切實執行“依法治校”。有與會者指出,教育跟構建國家軟實力關係密不可分,教育部早前發出《全面推行依法治校綱要》通知,規定高等院校及中小學均須制定章程、依法治校,是體現十八大精神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重大舉措,讓人感受到教育部門對“以師生為本”方針的重視,有利於我國教育事業未來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然而,與會者認為,上述方針在全國範圍的落實執行過程中,仍存在落差,要有效落實“依法治校”,必須進一步加強學校管治中各個持份者的法治意識以及對“依法治校”理念的認知,確保“家長委員會”能分享治校權。此外,教育部門需切實履行監督權,確保“依法治校”得以落實。

監督資源投放到位。有與會者認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一環。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已提出教育投入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然而國家幅員遼闊,確保資源投放到位的監督仍有待加強。部份偏遠地區校舍、宿舍簡陋,基本教學設施不足,甚至出現學生自備桌椅上課的情況,相比於部份教育資源豐厚的地區,幹部公費開支大,教學大樓、辦公大樓建設豪華等,差距很大;更有部份省份高昂的“擇校費”問題屢禁不止,對學生求學擇校形成不公平現象。與會者建議教育部門加強監管,確保教育資源用得其所,並且建立標準,從嚴、從速落實評核機制,審視教育資源的投放及成果,真正解決貧困孩童接受教育的問題。

 

三.   關於推動澳門與內地進一步合作。

(1) 深化區域合作,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

澳門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被淘汰,就必須積極提升自身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適度多元,當中,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以擴大發展空間,優化自身條件,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與會者分別就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要加快發展的中醫藥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提出意見。

l   建設關於粵港澳先行先試中醫藥產業一體化的認證體系。有與會者指出,現時中醫藥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對澳門實現產業適度多元作用重大,但目前澳門中草藥及保健食品行業主要面臨幾個問題:一是粵港澳交流合作不足,未能整合三方優勢;二是澳門產品銷往內地、香港、台灣的註冊檢測標準不一,影響企業在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區發展以及研發的積極性;三是中醫藥的國際化標準有待確定。建議多地共同協定、共同深化中醫藥發展的相關指標、生物科研、註冊管理、臨床試驗和產業發展,設立綠色通道,簡化港澳台中醫藥產品進入內地的審批手續,並於橫琴成立“兩岸四地中醫藥合作中心”,逐步研究建立既符合國際認證、又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標準。

l   爭取澳門製作影片享受國產片待遇。有與會者提到,澳門推進文化創意產發展的進度未如理想,社會信心不足,目前能進入內地市場的澳門電影作品寥寥可數。而且,澳門已回歸祖國多年,但澳門影片進入內地仍被視為進口影片,待遇與國產片差異巨大,打擊製作意慾,大大增加投資者承受的風險,不利行業發展。建議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中央政府提供實質政策及配套措施支持,並給予澳門製作影片享有國產片的待遇,真正推動澳門電影行業發展。

(2) 發揮“葡語國家人民幣結算平臺”作用。

近年澳門經濟發展迅速,公共財政儲備日益豐厚,但投資回報率偏低,受制於人民銀行對人民幣的額度限制,特區政府未能進一步優化投資組合。隨著內地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未來進一步開放和擴大,預示著內地在資本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進入新的階段,有與會者建議進一步放寬澳門的人民幣額度,除有助優化澳門特區政府的投資組合結構、提升回報率,更能發揮自身的平臺作用和市場聯繫,結合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有關在澳門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方針,深化早前提出的“葡語國家人民幣結算平臺”等方面的工作,為國家資本市場開放作出貢獻。

(3) 完善通關便利及交通配套設施。

隨著區域融合、同城化發展日趨成熟,廣珠城軌開通、港珠澳大橋和粵澳跨境新通道建設如火如荼,未來澳門與內地在人流、物流來往將更加緊密,有與會者建議加快提升通關的便利化程度,優化橫琴、拱北口岸的硬體建設和人流管理安排;此外,建議完善內地軌道交通的售票系統、乘客管理、站台安全設施、餐飲服務、列車轉乘服務、站內通訊等軟硬體建設,以應付日漸龐大的客流。

(4) 研究兩地社會保障體系互通機制。

有與會者指出,區域融合下,澳門與內地人員流動機會大大提高,預計內地人員赴澳投資、就業以及澳門居民回內地養老情況愈趨普遍,建議兩地開展社會保障體系創新,研究養老帳戶、社會保障制度、醫療制度等的互通性及可攜性,將可有助推動兩地融合。

 

四.   關於規範社會信息管理。

(1) 完善網絡管理,遏犯罪保私穩。

有與會者指出,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互聯網和手機移動網絡成為新興的輿論空間。但互聯網信息真假難辨,近年網絡欺詐、造謠、洩露私隱、誹謗等時有發生,認同全國人大常委會2012年底通過的《關于加強網絡資訊保護的決定》,實施“後台實名制”,規範網絡秩序,依法打擊犯罪,塑造“負責任使用互聯網”的風氣。然而,近年網絡監督、網絡反腐亦成為社會監察政府的重要手段,建議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於理性討論,提出監督、批評意見、舉報犯罪等行為的群衆予以切實保護,甚至主動作出鼓勵,創造健康、開放的輿論空間及氛圍。倘出現濫用職權、報復等行為,必須堅決查處,以實際工作的成果,持之以恆地向社會展示決心,消除公眾對《決定》成為變相加強相關管制工具的疑慮,加強社會對政府的信任。

(2) 加強信息透明,主動疏導釋疑。

有與會者指出,民眾對國家政策、各地情況了解有限,新媒體、互聯網逐步成為主要的認知管道,因此也容易受到有心人的誤導及煽動。網絡資訊傳播不應堵截、也無法堵截。建議國家主動加強訊息透明和發佈,同時主動對社會疑慮和傳言進行疏導及解釋,以多種形式對國家政策以至敏感、具爭議性的社會事件,主動向青少年作全面、及時的解讀,以免影響國家對外形象,甚至影響社會、尤其港澳居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五.   其他關於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1) 加強食品安全監督。

有與會者關注到,現時內地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嚴重影響民眾對中國食品的信心,其中有幾個環節的問題尤其突出。該與會者指出,現時食品生產環節摻假嚴重,運輸及銷售環節監督體系不健全,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透明度不足,政府安全監管理念有待提升,而且食品安全監督權分散,多個部門多頭管理,權責不清。建議由源頭控制,嚴格監管生產環節對農藥和添加劑的銷售和使用,完善食品各個生產環節的流程監管體系,提升公眾對各項食品安全標準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並且設立食品安全管理局,統一職權管理。

(2) 推進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是中國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有與會者指出,上一輪大部制改革提出後,成效並不顯著,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也沒有顯著提高。建議加快推動大部制改革工作,調整整合部門間的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強向社會分權,減少出現職能重疊、權責不清、權力過於集中等情況;此外,大部制改革牽涉權力和利益的調整,希望政府拿出更大的改革勇氣和魄力,社會亦要給予支持共同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好,才能更有效推動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

 

六.   其他意見

除上述意見外,與會者還分別就澳門企業在內地投資的流程及管理辦法、人才就業、城鄉貧富差距、普法教育、漢語教育、人口政策、政治體制改革等多個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IMG_7190

 

IMG_7200

“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本周日舉行

本中心本周日(九月二日)舉辦“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邀請各界人士和香港著名學者共同探討如何促進澳門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的問題。

近年澳門社會經濟發展快速,居民希望持續改善生活和追求更大發展空間的願望亦持續增強。如何有效促進社會階層向上流動,日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為凝聚社會智慧,深入探討這個議題,本中心將於本周日(九月二日)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辦“齊為澳門動腦筋--心繫澳門 攜手上游”座談會。

“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是本中心的年度重點活動,旨在透過互動討論平台,凝聚各方智慧,共同為澳門的健康持續發展出謀獻策。今年座談會以“心繫澳門 攜手上游”為主題,邀請與會者就“如何促進澳門社會階層向上流動”這個大家關心的議題,集思廣益。
今次座談活動將分為“群言堂”及“他山之石”兩個環節。當中,“群言堂”部份將邀請本澳不同界別社會人士就會議主題發表高見,而目前,已有逾十六位社團代表和社會人士預先報名發言,他們將從不同界別、階層的角度,分享對如何促進或實現社會階層適當向上流動的觀點,內容涉及教育培訓、社會公平、人才培養、自強奮鬥、專才發展等多個方面。

活動的“他山之石”環節更邀請到專長研究香港社會階層流動和中產階層問題的著名學者、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呂大樂教授,以及長期研究港澳地區社會階層流動的年青學者、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黃綺妮博士,分別從多個維度和與會者分享香港的相關經驗。

座談會將於九月二日下午二時半開始,歡迎有興趣的市民參與,以互動爭鳴。唯因會場座位有限,希望有意參與活動的朋友,預先致電本中心留座。市民如欲了解更多活動詳情,可聯絡本中心秘書處查詢(電話:28780124;傳真:2878 0565;電郵 : cpedm@macau.ctm.net)。

“澳門民眾生活狀況調查”新聞發佈會

本中心今日(2012年8月7日)在會址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公佈將展開「澳門民眾生活狀況調查」。

近年來,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澳門社會經濟較快速發展,澳門居民的生活狀況亦同步出現變化,中產階層規模有所擴大,為深入了解澳門居民,包括中產階層市民的相關主觀感受和期望,本中心、澳門基金會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港澳台研究中心共同就澳門居民生活狀況進行調查。

是項調查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規範的抽樣入戶問卷調查,深入了解本澳不同階層的居民對特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感受和意見,以及居民對中產階層的認知,再結合較大量的深度訪談,從而提出客觀科學的、具民意基礎的政策建議。調查問卷設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港澳台研究中心和本中心共同商定。調查對象將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在全澳範圍抽取住戶,而被抽中住戶將會收到主辦單位發出的約訪信函。入戶調查項目將委託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及文化研究所執行,入戶調查時間是2012年8月8日~9月30日。

這次問卷調查所收集數據和資料,僅供該中心課題研究之用,研究成果亦將送交特區政府有關部門作未來制定相關政策的參考,並會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佈。是次入戶調查所得資料將以絕對保密方式處理,研究完成亦會立刻予以銷毀。

訪問期間,調查人員將穿著淺藍色有領的T恤,並佩戴有照片的工作證到訪住戶,希望被隨機抽中的住戶予以鼎力支持,協助完成有關的問卷。市民如對是次調查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預約工作人員上門調查,歡迎以電話或電郵聯絡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熱線電話:8897 2921(佘先生),電郵地址:cwse@must.edu.mo

IMG_6525

IMG_6505

IMG_6539

發策月底”善治”演講會主題鮮明陣容鼎盛

為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十周年,本中心將於 11月29日 舉辦,並由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協辦,主題為“走向善治之路”的公開演講會。作為近年國際社會追求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模式,“善治”倡導政府強政勵治與公民積極參與的互動互補,值得澳門社會深入了解,並按照特區實際加以借鏡。

是次演講會嘉賓陣容鼎盛,中美港澳知名學者將分別從不同視角暢論“善治” 之道。來自美國的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喬舒亞.庫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是現任基辛格事務所董事總經理,也是美國外交委員會成員,曾擔任清華大學教授、《時代》雜誌助理執行主編、外事版主編等職,被世界經濟論壇(WEF)譽為在華最優秀的外國學者,他在2004年發表的題為《北京共識》的研究報告,在國際上引起廣泛注意和討論,是次他將在會上專門闡述國際“善治”經驗。北京學者潘維先生則為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新加坡國家行政學院訪問教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博士,他將從內地經驗談善治之道。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著名時事評論員、時政專欄作家張志剛先生將就香港實踐綜論“善治” 的發展 。各演講嘉賓從不同角度發表獨特的見解,相信有助出席者對“善治”的進一步認識和思考。

本中心還認為, “善治”的推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其中,人才,尤其是政治人才的發掘與培養,是其中一個關鍵。因此,該中心將在會上就澳門特區政治人才與“善治”問題發表演講,分析澳門政治人才現況,並就政治人才的發掘培養提出建議。

是次演講會設互動環節,歡迎出席者與演講嘉賓者作互動討論。演講會將以公開形式進行並設傳譯安排,歡迎市民、朋友屆時出席。市民如想了解座談會的詳情,可於辦公時間聯繫本中心秘書處 (電話:28780124;傳真:28780565;電子郵箱:cpedm@macau.ct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