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發策倡“三板塊十領域”推特色金融發展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2.17 澳門日報 第A11版:經濟

注︰報告完整版將於1月初上傳到本中心網站

20181217004

三板塊十領域

特色金融可行性報告昨發佈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昨發佈“澳門特色金融的發展重點及可行性研究”報告,聚焦“特色金融服務平台”、“特色金融產業”及“特色金融市場”三大板塊,建議特區政府實施“積極有為”經濟政策,同時在完善配套、制定政策上“先行先試”尋求突破,並爭取中央深度支持。

20181217001

放寬金融人才限制

        報告發佈會昨下午三時假該會會址舉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主任張玉閣,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副理事長呂開顏、理事梁華峰主持。研究報告圍繞三大板塊,當中重點研究人民幣清算中心、出口信用保險業務、中葡合作發展基金、融資租賃、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綠色金融、債券、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十個領域。

20181217002

        張玉閣介紹三板塊十領域發展策略,針對提升澳門人民幣清算中心能力,提出改變現有勞動法、金融法對人才的限制;爭取放寬澳門金融業進入橫琴門檻,為區內提供多元金融業務;為內地企業在“一帶一路”提供金融服務;利用中葡貿易合作基金為葡語國家提供人民幣貸款等策略。出口信用保險業方面,提出由政府牽頭組建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並完善出口信用保險制度配套包括法律、國際仲裁、保險支付等。豐富中葡合作發展基金功能上,以投資葡語國家和地區基建為突破口,積累項目投資和基金管理經驗。其次,擴大基金股東,引葡語國家及企業資本,創新運營和管理機制策略。

20181217003

爭取金融機構落戶

        蕭志偉、呂開顏表示,澳門發展特色金融面臨認知偏差、法律滯後、人才不足、企業競爭力弱等挑戰,但澳門擁有“一國兩制”、自由港、單獨關稅區、對外開放層級高,加上大灣區、“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效應,正處有利且關鍵時點。特區政府應積極有為,通過制定產業扶持,引導市場和促進產業發展,在尊重市場規律、公平競爭的同時,從准入門檻、稅收激勵、人才資源、資金等給予適當政策支持;建議成立特色金融發展委員會,搭建政府與市場“溝通機制”;對特色金融細分領域率先制定政策,澳門立法進程漫長、行政效率低下,考慮針對部分細分領域如互聯網金融、綠色金融先出台政策法規;成立特色金融投資發展基金、加快聚集特色金融要素資源、促進特色金融發展區域協同、特色金融重點產業率先突破。

        建議爭取中央在澳設立重大金融機構,前沿領域如區塊鏈、知識產權交易等在澳設分機構;爭取中央對粵港澳要素流動作特殊安排,包括內地與澳門跨境資金靈活政策、放寬市場進入限制、探索內地人才便利通關模式、探索“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等物流和信息新合作模式;爭取中央深度支持特色金融服務平台建設,支持內地金融機構到澳發展,通過聯合拓展產品、互相代理業務、投資參股、併購,共同積累資源和發展經驗,推動澳門新興產業。

發策北京拜訪多機構 籲社會主動創新勇於承擔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2.01 澳門日報 第B10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中心日前赴北京進行考察及學術交流,當中走訪了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全國港澳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多個機構單位,交流意見及聽取建議。發策中心蕭志偉會長在拜訪過程中表示,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未來社會發展需要新動力。首先,要有創新思維,解放思想探索發展新路徑;其次,要有承擔精神,不畏懼在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這樣才能為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20181203001

合照地點︰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加深對國家政治體制認識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黃柳權副主任對考察團到訪表示歡迎,並在交流中指出,國家與澳門發展處於新的歷史方位,隨著“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不斷深入,社會各界對國家《憲法》和《基本法》理解也應不斷深入,通過增強對國家政治體制的了解,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的全方位互動。在青年發展方面,通過不斷的探索,讓澳門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發展前景是很重要。與此同時,全國港澳研究會在交流期間指出,從國家角度看澳門,小澳門也能發揮大作用。
20181203002

合照地點︰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與時俱進抓好青年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交流過程中提及,澳門即將回歸祖國二十周年,這是一個重要機遇期,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就澳門如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及在“一帶一路”中發揮特有作用進行思考,此外,現時青年訴求逐漸網絡化、虛擬化、多樣化,越來越多青年通過新媒體表達自身訴求,應根據新形勢抓好青年工作。此外,考察團在拜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期間,就中美關係進行交流,該院代表認為中美近期的關係變化,在國際新形勢下,這也許會成為國家深入推動改革的動力。
20181203003

合照地點︰全國港澳研究會

20181203004

合照地點︰中國社會科學院

借鑒雄安經驗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隨後考察團參觀河北省雄安新區,透過與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交流、參觀了解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藍圖,加深團員們對國家發展策略和國情的認識。發策中心團員指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雄安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並提,從中可見兩者關係的密切及其重要性。通過借鑒雄安新區的建設經驗,澳門能夠以新發展理念結合自身所長,服務灣區所需﹑國家所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rhdr

合照地點︰河北省雄安新區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2019年施政報告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1.23 澳門日報 第C06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舉行以“2019年度《施政報告》評議”為主題的時政沙龍座談會,就明年度《施政報告》進行討論,為完善特區政府施政工作、落實特區發展規劃目標建言獻策。

20181123001

提高公共行政效率  全面推進特區發展

  有與會者指出,2019年度《施政報告》以“把握機遇,均衡發展”為主題,伴隨各種機遇的到來,政府應進一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讓社會各界能夠迅速把握發展機遇,結合自身所長,推動特區發展。有與會者認為,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於一直為人詬病的“法律滯後”問題,必須提高立法的質量和效率,按照先後緩急加快推進,使法制建設能更有效配合澳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
  有與會者表示,樂見《施政報告》在環保工作上著墨較多,政府應加快落實有關工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於政府明確表示重開經屋申請,並能夠提供約4,000個單位,有與會者認為這是《施政報告》的亮點,建議政府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分配機制,回應市民迫切訴求。

解放固有思維  融入國家發展

  有與會者認為,本次《施政報告》的主基調是穩中求進,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新元素”,將為本澳養老、教育、青年工作等帶來新的發展方向,能夠讓更多市民從大灣區發展的過程中受惠。隨著大灣區建設的提速,政府應加快推進大灣區交通基建互聯互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有與會者指出,面對當前國內外形勢出現的新變化,政府和社會各界須解放思維,提高執行力,才能取得新發展。明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研究與大灣區城市互派公務人員交流學習,與會者對此表示認同,並期望政府公佈更多相關資訊,擴大互派公務人員的交流層面,推動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配合大灣區發展。

評估青年工作成效  訂定預期目標

  對於政府新推出的“澳門青年灣區實習計劃”,有與會者指出,政府應為青年提供在當地就業、生活等配套措施,建議在實習開始前訂定預期目標,提高實習成效,讓實習計劃得以持續發展,避免流於表面。有與會者認為,政府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及,將不斷優化現有的青年培養計劃,明年啟動第二階段“千人計劃”,發掘和儲備更多優秀青年,與會者對此普遍表示認同,並建議政府及時評估“千人計劃”成效,總結過去經驗,更好地開展第二階段工作。

蕭志偉:多領域融灣區需高效配合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1.16 澳門日報 第B05版:澳聞

20181116001

  施政報告“穩中求進”並不保守

  蕭志偉:多領域融灣區需高效配合

  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表示,雖已屆行政長官任期的最後一年,明年度施政報告呈現“穩中求進”的主軸並不保守,除了改善民生問題,多個領域涵蓋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讓居民透過生活方方面面了解到大灣區與自己息息相關,並且可以從中受惠,以期獲社會支持共同推進。當有了社會共識後,便需要高效制度、行政效率配合推進。

  蕭志偉表示,明年施政報告有與過去相同的部分,務實推進改善民生問題,包括交通、輕軌、住房,以至社會福利保障。

  最後一年仍積極

  明年是行政長官最後一年任期,一般施政作風會偏向保守,但施政報告呈現“積極有為”。由於適逢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亦強調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的定位,在這兩大新元素下,明年施政報告主軸突顯了“穩中求進”。在澳門經濟保持穩定發展,為改善民生福利提供經濟條件。但為了長遠發展,以持續發展觀思考未來,明年施政報告除了“穩”亦求“進”。

  今次施政報告在多個領域包括教育、青年工作、養老、醫療、社會福利等透過成立小組等不同方式融入大灣區,讓社會明白推動大灣區與每位市民息息相關。例如,一直以來政府很多福利政策需要留澳一百八十三天才能享用,即強調需要在澳生活。但當社會福利、社會援助可以延伸到跨區城市,有助居民未來退休時亦更願意融入大灣區。

  與此同時,大灣區涉及三種制度,同時衍生的障礙,除了由中央以至三地政府引領推動,同時亦需要取得社會支持。若市民認為大灣區與自身無關,對推動的熱誠可能打折扣。當大家取得共識支持,為法律修訂、政策出台創造有利環境。

  高效推動融灣區

  蕭志偉指出,內地是高效推動的模式,目前大灣區現已進入快車道,全速推動,當社會樂意融入大灣區,需要解放思維,提升行政效率配合。畢竟如今很多環節已加入科技等元素,若原有思考模式稍作優化,未必適合現今時代需要。

  故在施政報告提出“研究與大灣區公務人員學習、交流”,過去公務人員一直有出外交流,但今次寫在施政報告包含了要做好這方面工作的意思,以加強應對問題。

  畢竟若不以高效模式推動,要清除灣區障礙要花很長時間才做出成效,故外界不是對灣區成效存疑,但關注能否起到高效作用。

  此外,特區政府提出五年規劃,因應大灣區的新變化,在五年規劃中是否需要作調整配合,值得思考。

  今次施政報告,總的來說體現了政府政策施行的延續性。

發策中心時政沙龍談政府施政展望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1.06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因應特區政府即將發表新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了專題時政沙龍,與會者均各抒己見,內容主要圍繞政府總體施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為特區未來一年的施政建言獻策。

20181107001

總結“一國兩制"實踐經驗,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有與會者指出,明年將迎來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特區政府既要檢視過去施政工作落實情況,在新一年度的施政工作中揚長補短,提高施政的水準;同時,亦應聯同社會各界,共同全面總結澳門特區成立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和發展經驗,說好澳門故事,在鞏固發展基礎的同時,為制定未來發展策略提供參考,為迎接下一階段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推動產學研結合,把握大灣區機遇

  有與會者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澳門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其中,並為大灣區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一方面政府應從政策層面,着力推動和鼓勵居民以更開放的思維,裝備自己;另一方面,居民和企業亦應自強不息,積極創新,主動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投身大灣區建設。
  有與會者認為,創新科技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政府應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助力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同時,為促進居民更好融入大灣區的生活和就業發展,建議政府主動整合大灣區各類信息資源,構建平台和渠道,便利居民了解相關資訊。

明確人才培育路徑,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有與會者指出,政府應更充分地整合資源,深化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明確人才需求的清單,明確人才培育路徑,全力構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同時,政府應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為本澳院校師生提供更舒適的教育環境和更豐富的教育資源。
  在加強青少年的培養工作方面,政府應加緊推進,推動學生深入認識和學習祖國與其他“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歷史傳統和現代文化。有與會者亦提出,可考慮為在職教師開展更多境外進修計劃,藉此擴闊教師國際視野,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助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提質。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防災減災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0.17 澳門日報 第B01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為主題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人士普遍肯定特區政府在颱風“山竹”襲澳期間一系列的應對工作,並就提升管治能力、優化合作機制、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完善基礎建設等多方面提出建議,為本澳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20181025001

提升管治能力 完善協調機制

  有與會者認為,無論是社會的發展還是災害的發生都對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區政府應對“山竹”的工作值得肯定,未來應不斷提升管治能力,特別是完善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從制度層面加強協作,並持續進行經驗總結,不斷優化工作方案,使預防和應對工作更加規範化、常態化,從而高效、有序地提升本澳防災減災的能力。有與會者表示,通過區域合作有助減少災害帶來的影響,建議政府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加強與鄰近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協調開展各方共贏的防災減災工作。

建立合作機制 匯聚社企力量

  有與會者表示,特區政府在“山竹”襲澳前主動聯繫民間社團,組織義工參與救災善後工作,有效地發揮了政社合力,值得讚許。為進一步做好有關工作,建議政府與社團建立恆常溝通機制,在災害發生前明確彼此分工,以便災後迅速開展善後工作。同時,政府亦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構建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機制,提高防災減災工作效率。
20181025002

加快落實防災基建 實現標本兼治

  有與會者指出“山竹”襲澳期間,內港、路環等低窪和沿岸地區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公共設施被毀,一些商戶損失仍然嚴重。故建議政府必須加快落實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的建設優化工作,從根本上緩解問題,並且研究在城市規劃、都市建築、樓宇設計等方面作出更前瞻性考慮,從多個方面提升城市的防災能力。

加強防災減災教育 提高居民意識

  有與會者認為,近年澳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正逐漸提高,建議特區政府應進一步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從小做起,向廣大居民宣傳防災減災的重要性,並就自然災害的應對制定一套具體指引,提升居民的意識和能力,藉此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81025003